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34页 |
1.4.1 水泥水化 | 第12-26页 |
1.4.2 水泥基材料有机化学外加剂 | 第26-31页 |
1.4.3 有机外加剂与水泥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 第31-34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1.6 论文构成与章节安排 | 第36-38页 |
第2章 主要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52页 |
2.1 原材料 | 第38-42页 |
2.1.1 水泥 | 第38-39页 |
2.1.2 化学有机外加剂 | 第39-42页 |
2.2 聚合物的表征 | 第42-44页 |
2.2.1 合成聚合物的提纯 | 第42页 |
2.2.2 水溶性聚合物表征 | 第42-43页 |
2.2.3 水分散聚合物表征 | 第43-4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4-52页 |
2.3.1 水泥浆制备 | 第44-45页 |
2.3.2 水化热测试 | 第45页 |
2.3.3 吸附量测试 | 第45-46页 |
2.3.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 | 第46-47页 |
2.3.5 XRD测试 | 第47-48页 |
2.3.6 孔溶液测试 | 第48-49页 |
2.3.7 扫描电镜观测 | 第49-50页 |
2.3.8 流变性能测试 | 第50-52页 |
第3章 不同官能团有机小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2-67页 |
3.1 相同官能团不同分子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2-58页 |
3.1.1 含羧基官能团有机小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2-57页 |
3.1.2 含羟基官能团有机小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7-58页 |
3.2 相同摩尔数时含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 醇胺小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9-65页 |
3.3.1 不同醇胺分子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60页 |
3.3.2 醇胺分子掺量变化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60-63页 |
3.3.3 水泥水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 | 第63-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4章 不同官能团水溶性聚合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67-88页 |
4.1 水溶性均聚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67-71页 |
4.1.1 均聚物分子表征 | 第67-68页 |
4.1.2 高分子均聚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68-71页 |
4.2 高分子共聚物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 高分子共聚物对水泥水化影响机理探讨 | 第72-86页 |
4.3.1 液相络合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72-78页 |
4.3.2 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78-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带有羧基官能团聚合物乳液对水泥水化影响 | 第88-109页 |
5.1 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 第88-89页 |
5.2 络合作用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89-94页 |
5.2.1 M8乳液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89-90页 |
5.2.2 M8乳液液相络合作用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90-94页 |
5.3 吸附作用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94-102页 |
5.3.1 吸附对水泥矿物溶解过程的影响 | 第94-95页 |
5.3.2 吸附对水化产物成核过程的影响 | 第95-102页 |
5.4 聚合物乳液作为成核位点 | 第102-10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6章 带有其他官能团聚合物乳液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109-126页 |
6.1 四种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109-111页 |
6.2 四种苯丙乳液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6.3 四种苯丙乳液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测试 | 第112-114页 |
6.4 四种苯丙乳液对水泥水化影响机理探讨 | 第114-122页 |
6.4.1 原位在线XRD | 第114-116页 |
6.4.2 孔溶液分析 | 第116-119页 |
6.4.3 机理分析 | 第119-122页 |
6.5 四种苯丙乳液对水泥长期水化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3-126页 |
第7章 苯丙乳液在工程实际中应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126-162页 |
7.1 苯丙乳液超缓凝问题及其机理分析 | 第127-138页 |
7.1.1 乳液表征 | 第127-129页 |
7.1.2 合成乳液对水泥凝结时间及水化反应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7.1.3 超缓凝现象机理分析 | 第131-138页 |
7.2 超缓凝问题的解决 | 第138-148页 |
7.2.1 合成乳液的表征 | 第139-140页 |
7.2.2 合成乳液对凝结时间及水化热的影响 | 第140-143页 |
7.2.3 机理分析 | 第143-148页 |
7.3 苯丙乳液对水泥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148-160页 |
7.3.1 合成乳液的表征 | 第149-151页 |
7.3.2 聚合物乳液对新拌水泥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151-155页 |
7.3.3 机理研究 | 第155-160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60-162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2-166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62-163页 |
8.2 主要学术贡献与创新点 | 第163-165页 |
8.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7页 |
致谢 | 第177-17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