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偏心钢节点的受力性能及理论模型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和应用现状第12-18页
        1.2.1 偏心节点试件第12-15页
        1.2.2 钢结构节点第15-18页
    1.3 研究目标和总体思路第18-22页
        1.3.1 研究目标第18-19页
        1.3.2 总体思路第19-22页
第2章 偏心钢结构节点的试验研究第22-54页
    2.1 本章概述第22-23页
    2.2 试验简介第23-27页
        2.2.1 试件形式第23-25页
        2.2.2 试件加载第25-27页
    2.3 试验过程及现象第27-33页
        2.3.1 主要试验现象第28-31页
        2.3.2 破坏模式对比第31-33页
    2.4 试验结果第33-44页
        2.4.1 梁端加载点荷载-位移曲线第33-37页
        2.4.2 刚度及强度退化第37-38页
        2.4.3 变形分解分析第38-39页
        2.4.4 耗能能力分析第39-40页
        2.4.5 应变分析第40-43页
        2.4.6 节点核心区剪力-剪切变形曲线第43-44页
    2.5 偏心节点试验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第44-52页
        2.5.1 数值计算模型第44-46页
        2.5.2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46-49页
        2.5.3 参数分析第49-52页
    2.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3章 偏心钢结构节点受力机理研究第54-85页
    3.1 本章概述第54-55页
    3.2 偏心钢节点机理分析第55-61页
    3.3 核心区刚性扭转-梁柱畸变翘曲耦合模型第61-73页
        3.3.1 模型假定及求解策略第62-63页
        3.3.2 耦合模型求解过程第63-69页
        3.3.3 核心区刚性扭转-梁柱畸变翘曲交互模型验证及简化分析模型第69-73页
    3.4 偏心钢节点剪力增大效应第73-84页
        3.4.1 内在机理第73-76页
        3.4.2 参数分析基本分析模型第76页
        3.4.3 钢板厚度对偏心钢节点核心区剪力的影响第76-79页
        3.4.4 几何参数对偏心钢节点核心区剪力的影响第79-81页
        3.4.5 偏心钢节点剪力计算方法第81-84页
    3.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4章 偏心钢节点受力全过程研究第85-131页
    4.1 本章概述第85-86页
    4.2 偏心钢节点等效刚度研究第86-101页
        4.2.1 偏心钢节点等效刚度解析模型第86-94页
        4.2.2 偏心钢节点刚度解析模型验证第94-98页
        4.2.3 偏心钢节点刚度模型的应用第98-101页
    4.3 偏心钢节点极限承载力分析第101-108页
        4.3.1 偏心钢节点扭转屈服形态第102-104页
        4.3.2 偏心钢节点剪切屈服形态第104-106页
        4.3.3 偏心钢节点梁柱截面屈服形态第106-107页
        4.3.4 偏心钢节点类组件法第107-108页
    4.4 偏心钢节点扭转屈服承载力研究第108-118页
        4.4.1 扭转屈服承载力第108-110页
        4.4.2 扭转屈服承载力理论模型验证第110-114页
        4.4.3 扭转屈服承载力与规范对比研究第114-115页
        4.4.4 柱端轴力影响第115-118页
    4.5 偏心钢节点剪切屈服承载力研究第118-127页
        4.5.1 剪切屈服承载力第118-120页
        4.5.2 剪切屈服承载力理论模型验证第120-124页
        4.5.3 剪切屈服承载力与规范对比研究第124-125页
        4.5.4 柱端轴力影响第125-127页
    4.6 偏心钢节点梁柱翼缘屈服工况承载力研究第127-128页
    4.7 理论模型与试验的对比第128-129页
    4.8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5章 偏心钢节点简化计算模型第131-151页
    5.1 本章概述第131-132页
    5.2 偏心钢节点核心区宏观弹簧模型第132-137页
        5.2.1 有限元验证-扭转屈服形态第133-135页
        5.2.2 有限元验证-剪切屈服形态第135-136页
        5.2.3 试验验证第136-137页
    5.3 偏心钢节点试件多尺度模型研究第137-145页
        5.3.1 偏心钢节点试件多尺度建模策略第137-144页
        5.3.2 多尺度建模策略有限元验证第144-145页
    5.4 偏心钢节点框架体系静力分析第145-150页
        5.4.1 三维壳单元精细有限元模型第146-147页
        5.4.2 壳单元-杆系模型第147-148页
        5.4.3 杆系-弹簧模型第148-149页
        5.4.4 全杆系模型第149-150页
    5.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第6章 偏心钢节点体系层面的应用与讨论第151-165页
    6.1 本章概述第151-152页
    6.2 单榀框架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第152-164页
        6.2.1 自振特征第152-154页
        6.2.2 时程分析第154-164页
    6.3 本章小结第164-165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65-168页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65-166页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6-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4页
致谢第174-17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6-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官能团有机外加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分析
下一篇:重金属离子在水泥熟料中的固化行为及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