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不同发展阶段中学生物教师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的问题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第13页
    1.4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4.1 理论意义第13-14页
        1.4.2 现实意义第14页
    1.5 研究进展第14-18页
        1.5.1 国外第14-15页
        1.5.2 国内第15-18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2页
    2.1 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第18页
    2.2 隐性分层教学理论研究第18-20页
        2.2.1 隐性分层教学的内涵第18页
        2.2.2 隐性分层教学不同维度介绍第18-20页
        2.2.3 隐性分层教学的优势第20页
    2.3 相关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理论第20-22页
        2.3.1 因材施教第20页
        2.3.2 罗森塔尔效应第20-21页
        2.3.3 最近发展区第21页
        2.3.4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第21-22页
第三章 不同阶段生物教师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研究第22-66页
    3.1 研究思路第22-23页
    3.2 研究的假设、方法及统计工具第23-24页
        3.2.1 研究的假设第23页
        3.2.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3.3 研究对象第24-25页
    3.4 研究前的准备第25-28页
        3.4.1 教师隐性分层教学情况问卷的设计第25-27页
        3.4.2 信度与效度第27-28页
    3.5 研究的实施过程第28-30页
        3.5.1 研究的变量的设置和控制第28页
        3.5.2 资料的收集第28页
        3.5.3 研究内容及研究工具第28-29页
        3.5.4 数据的统计分析原理第29-30页
    3.6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0-44页
        3.6.1 针对隐性分层教学课堂行为的差异分析情况第30-31页
        3.6.2 不同生物教师隐性分层教学特点的比较分析第31-34页
        3.6.3 通过访谈收集不同发展阶段生物教师隐性分层教学实施状况第34-41页
        3.6.4 小结第41-44页
    3.7 研究的案例分析第44-66页
        3.7.1 案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新手型生物教师)第44-51页
        3.7.2 案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熟手型生物教师)第51-58页
        3.7.3 案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专家型生物教师)第58-66页
第四章 研究的结论与建议第66-68页
    4.1 研究的结论第66页
    4.2 建议第66-6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8-69页
    5.1 总结第68页
        5.1.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8页
        5.1.2 研究的不足第68页
    5.2 研究的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附录1 中学生物教师隐性分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第71-73页
附录2 中学生物教师隐性分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第73-74页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第74-75页
附录4 新手型《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教学设计第75-79页
附录5 熟手型教师《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教学设计第79-84页
附录6 专家型教师《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教学设计第84-9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县级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绩效评估与对比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初级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