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大哥大、移动电话手机)论文

OFDM系统联合峰均比抑制与预失真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OFDM系统峰均比与功放非线性理论第17-32页
    2.1 OFDM系统模型和峰均比技术第17-20页
        2.1.1 OFDM系统模型第17-18页
        2.1.2 功率峰均比定义第18-19页
        2.1.3 PAPR对OFDM系统的影响第19-20页
        2.1.4 降低PAPR技术概述第20页
    2.2 限幅类技术第20-26页
        2.2.1 限幅滤波方法第21-23页
        2.2.2 峰值加窗与峰值抵消技术第23-24页
        2.2.3 限幅滤波对OFDM信号预失真影响第24-26页
    2.3 功率放大器概述第26-29页
        2.3.1 功率放大器常用模型第26-28页
        2.3.2 功放非线性对OFDM系统的影响第28-29页
    2.4 数字基带预失真技术第29-31页
        2.4.1 预失真的基本原理第29-30页
        2.4.2 LMS自适应算法第30-31页
    2.5 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联合限幅类与查询表预失真设计第32-45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查找表预失真技术第32-36页
        3.2.1 查询表地址索引技术第33-34页
        3.2.2 查询表常用技术第34页
        3.2.3 查询表预失真系统结构第34-36页
    3.3 联合限幅与查询表预失真设计第36-39页
        3.3.1 联合设计的动机第36-38页
        3.3.2 联合设计的实现第38-39页
    3.4 实验仿真结果和分析第39-43页
    3.5 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联合限幅类与多项式预失真设计第45-59页
    4.1 引言第45-46页
    4.2 多项式预失真技术第46-50页
        4.2.1 多项式预失真理论分析第46-47页
        4.2.2 直接学习结构与间接学习结构第47-49页
        4.2.3 多项式与查询表预失真比较第49-50页
    4.3 联合限幅与多项式预失真设计第50-53页
        4.3.1 联合设计的动机第50-51页
        4.3.2 联合设计的实现第51-53页
    4.4 实验仿真结果和分析第53-58页
    4.5 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研究
下一篇:万科集团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