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华所对欣泰电气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关于审计失败和注册会计师的研究 | 第12-14页 |
1.2.2 关于审计失败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关于审计失败与外部监管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审计失败的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审计失败 | 第18-19页 |
2.1.2 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 | 第19-20页 |
2.1.3 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 | 第20页 |
2.2 审计失败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审计冲突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欣泰电气审计失败案例描述 | 第23-41页 |
3.1 欣泰电气企业概况及案件始末 | 第23-25页 |
3.1.1 欣泰电气基本情况 | 第23-24页 |
3.1.2 欣泰电气财务舞弊案件始末 | 第24-25页 |
3.2 欣泰电气财务造假主要方式 | 第25页 |
3.2.1 虚构应收账款收回 | 第25页 |
3.2.2 少记材料成本虚增利润 | 第25页 |
3.3 处罚情况 | 第25-26页 |
3.3.1 欣泰电气的处罚情况 | 第25-26页 |
3.3.2 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处罚情况 | 第26页 |
3.4 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过程 | 第26-41页 |
3.4.1 审计时间安排 | 第26-27页 |
3.4.2 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关注 | 第27-37页 |
3.4.3 关键审计事项的应对措施 | 第37-41页 |
第4章 欣泰电气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41-52页 |
4.1 注册会计师未充分落实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第41-42页 |
4.1.1 未能获取充分的行业数据 | 第41页 |
4.1.2 未充分合理地运用分析性程序 | 第41-42页 |
4.1.3 欠缺复合型知识结构 | 第42页 |
4.2 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薄弱 | 第42-47页 |
4.2.1 业务承接可行性分析不足 | 第42-43页 |
4.2.2 审计独立性缺失 | 第43-45页 |
4.2.3 指派行业审计经验不足的注册会计师 | 第45-47页 |
4.3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薄弱 | 第47-52页 |
4.3.1 注册会计师的违规成本低 | 第47-49页 |
4.3.2 IPO审查制度的漏洞 | 第49-50页 |
4.3.3 多头监管模式的弊端 | 第50-52页 |
第5章 欣泰电气审计失败的启示 | 第52-57页 |
5.1 注册会计师改进风险导向审计策略 | 第52-53页 |
5.1.1 注重审计数据库的建设 | 第52页 |
5.1.2 充分实施分析性程序 | 第52-53页 |
5.1.3 培育复合型知识结构 | 第53页 |
5.2 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 | 第53-55页 |
5.2.1 谨慎承接业务 | 第53-54页 |
5.2.2 改进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 第54页 |
5.2.3 提高行业专门化水平 | 第54-55页 |
5.3 政府加强行业监管优化审计环境 | 第55-57页 |
5.3.1 完善IPO监管制度 | 第55页 |
5.3.2 提高违法成本 | 第55-56页 |
5.3.3 整合监管资源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