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目的与背景 | 第9-11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跨境数据流动概述 | 第14-21页 |
1.1 跨境数据流动的演变 | 第14-17页 |
1.1.1 跨境数据流动的定义 | 第14-15页 |
1.1.2 跨境数据流动的演变及缘由 | 第15-17页 |
1.2 跨境数据流动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1.2.1 自由贸易理论 | 第17页 |
1.2.2 个人数据经济学理论 | 第17-18页 |
1.3 跨境数据的分类 | 第18-19页 |
1.4 数据保护法律的性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跨境数据流动的国际立法实践 | 第21-33页 |
2.1 联合国跨境数据流动立法实践 | 第21-22页 |
2.1.1 联合国1990年《电脑处理数据文件规范指南》 | 第21页 |
2.1.2 2013年《数字时代的隐私权》 | 第21-22页 |
2.1.3 联合国跨境数据流动规则评价 | 第22页 |
2.2 欧盟跨境数据流动立法实践 | 第22-28页 |
2.2.1 《有关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之个人保护公约》(简称CoE 108公约) | 第22-23页 |
2.2.2 1995年《欧盟数据保护指令》 | 第23页 |
2.2.3 2007年里斯本条约 | 第23-24页 |
2.2.4 2016年《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 | 第24-26页 |
2.2.5 公司约束规则(BCR) | 第26-27页 |
2.2.6 欧美隐私盾协议 | 第27-28页 |
2.2.7 欧盟跨境数据流动法律与政策的评价 | 第28页 |
2.3. OECD跨境数据流动立法实践 | 第28-30页 |
2.3.1 1980年《关于保护隐私和跨境数据流动的准则》 | 第28-29页 |
2.3.2 1985年《跨境数据流动宣言》 | 第29-30页 |
2.4 APEC跨境隐私规则体系(简称CBPR) | 第30-31页 |
2.5 《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 | 第31-32页 |
2.6 对跨境数据流动国际立法实践的评价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的立法实践 | 第33-42页 |
3.1 我国跨境数据保护立法情况 | 第33-40页 |
3.1.1 一般性立法情况 | 第33-35页 |
3.1.2 行业性立法情况 | 第35-36页 |
3.1.3 政策和标准推进情况 | 第36-40页 |
3.2 我国跨境数据保护立法特点 | 第40-42页 |
3.2.1 我国跨境数据保护立法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 第40-41页 |
3.2.2 尚无跨境数据流动专门立法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跨境数据流动法律焦点问题解析 | 第42-47页 |
4.1 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 | 第42-43页 |
4.1.1 数据保护与隐私保护的关系 | 第42-43页 |
4.1.2 数据自由流动给隐私保护带来的隐患 | 第43页 |
4.2 数据本地化 | 第43-45页 |
4.2.1 数据本地化概念与立法情况 | 第43-44页 |
4.2.2 数据本地化与贸易 | 第44页 |
4.2.3 对数据本地化的评价 | 第44-45页 |
4.3 跨境数据流动监管难点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跨境数据流动立法建议 | 第47-53页 |
5.1 国内跨境数据流动法律的完善 | 第47-49页 |
5.1.1 明确跨境数据流动制度的基本内容,实现数据自由流动与隐私保护平衡 | 第47-48页 |
5.1.2 构建跨境数据流动法律框架,完善数据本地化规则 | 第48-49页 |
5.2 参与国际多边体制,争夺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国际话语权 | 第49-51页 |
5.2.1 积极参与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国际合作 | 第49-51页 |
5.2.2 促进国际统一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制定 | 第51页 |
5.3 有效应对云计算等技术带来的挑战,突破跨境数据流动技术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