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政协助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环境行政协助的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一)环境行政协助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环境行政协助的法律特征 | 第13-16页 |
1.协助主体间无隶属关系 | 第13-14页 |
2.以职权障碍为启动条件 | 第14页 |
3.协助内容非属被请求机关的任务范围 | 第14-15页 |
4.具有被动性和临时性 | 第15页 |
5.具有辅助性 | 第15-16页 |
(三)环境行政协助的法律性质 | 第16-17页 |
1.学说争议 | 第16-17页 |
2.本文观点 | 第17页 |
(四)环境行政协助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权力分立与制衡理论 | 第17-18页 |
2.行政权一体化理论 | 第18页 |
3.公共利益本位理论 | 第18-19页 |
4.政府合作理论 | 第19页 |
二、域外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及评价 | 第19-23页 |
(一)域外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 | 第19-21页 |
1.瑞典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2.法国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 | 第20页 |
3.美国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 | 第20页 |
4.我国台湾地区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 | 第20-21页 |
(二)域外环境行政协助法律制度的评价 | 第21-23页 |
1.环境行政协助制度的立法系统完善 | 第21页 |
2.环境行政协助的请求与被请求主体明确 | 第21-22页 |
3.环境行政协助的适用条件具体 | 第22页 |
4.环境行政协助的程序性规定完整 | 第22-23页 |
三、我国环境行政协助制度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23-27页 |
(一)我国环境行政协助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3-24页 |
(二)我国环境行政协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1.环境行政协助制度立法层级不清 | 第25页 |
2.环境行政协助主体关系混乱 | 第25-26页 |
3.环境行政协助操作性不强 | 第26页 |
4.环境行政协助程序规定缺失 | 第26页 |
5.环境行政协助法律责任分担不明确 | 第26-27页 |
四、完善我国环境行政协助制度的法律建议 | 第27-37页 |
(一)健全环境行政协助制度的不同层级立法 | 第27-29页 |
1.在《环境保护法》中作原则性规定 | 第27-28页 |
2.在行政法规中规定程序性事项 | 第28页 |
3.在其他环境法规范中作细化规定 | 第28-29页 |
(二)明确环境行政协助的主体 | 第29-30页 |
1.仅环保部门为环境行政协助的请求主体 | 第29页 |
2.明确环境行政协助被请求主体的范围 | 第29-30页 |
(三)确立环境行政协助的适用条件 | 第30-33页 |
1.出现职权行使障碍的情形 | 第30-31页 |
2.被请求主体对请求事项具有行政职权 | 第31页 |
3.基于请求主体的请求 | 第31页 |
4.确定环境行政协助的费用分担 | 第31-32页 |
5.拒绝环境行政协助的情况 | 第32-33页 |
(四)设立环境行政协助的程序性规定 | 第33-35页 |
1.规范环境行政协助的请求形式 | 第33-34页 |
2.规定被请求主体答复及实施协助的期限 | 第34页 |
3.确立环境行政协助的争议解决方式 | 第34-35页 |
(五)明确环境行政协助的责任归属 | 第35-37页 |
1.环境行政协助的内部法律责任 | 第35-36页 |
2.环境行政协助的外部法律责任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