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4页 |
1.1 拱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8-20页 |
1.2 系杆拱桥的特点 | 第20-21页 |
1.3 索力测试的意义及主要技术方法 | 第21-22页 |
1.3.1 索力测试意义 | 第21页 |
1.3.2 索力测试主要技术方法 | 第21-22页 |
1.4 施工阶段索力优化 | 第22-23页 |
1.4.1 索力优化的概念 | 第22页 |
1.4.2 施工阶段索力优化的主要方法 | 第22-23页 |
1.5 索梁锚固结构 | 第23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大跨径系杆拱桥静力分析 | 第24-36页 |
2.1 工程背景 | 第24-27页 |
2.1.1 设计概况 | 第24-25页 |
2.1.2 吊杆及吊耳构造 | 第25-27页 |
2.2 全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7-29页 |
2.2.1 结构离散 | 第27-28页 |
2.2.2 施工阶段模拟 | 第28页 |
2.2.3 吊杆张拉顺序以及目标成桥索力 | 第28-29页 |
2.3 施工阶段累计竖向变形 | 第29-33页 |
2.3.1 系梁累计竖向变形 | 第29-31页 |
2.3.2 拱肋累计竖向变形 | 第31-33页 |
2.4 施工阶段系梁特征截面正应力 | 第33-34页 |
2.5 成桥、运营工况下吊杆索力 | 第34-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拉索索力测试研究 | 第36-61页 |
3.1 索力测试研究现状 | 第36-37页 |
3.2 频率法测试索力的理论基础及公式推导 | 第37-47页 |
3.2.1 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3.2.2 公式推导 | 第40-47页 |
3.3 应用能量法推导索力测量的实用计算公式 | 第47-50页 |
3.3.1 能量法基本原理 | 第47-48页 |
3.3.2 复合边界条件下拉索索力实用计算公式推导 | 第48-50页 |
3.4 引入压杆屈曲函数求解短索的索力实用计算公式 | 第50-51页 |
3.5 振动法测索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修正 | 第51-56页 |
3.5.1 吊杆拉索边界约束条件的识别 | 第51-52页 |
3.5.2 吊杆拉索计算长度的识别 | 第52-53页 |
3.5.3 吊杆拉索线密度的识别 | 第53-54页 |
3.5.4 吊杆拉索基频的识别 | 第54-55页 |
3.5.5 吊杆抗弯刚度的识别 | 第55-56页 |
3.5.6 环境因素对索力测试的影响 | 第56页 |
3.6 振动频率法在现场索力测试中的应用 | 第56-59页 |
3.6.1 计算方法及重要参数的确定 | 第56-57页 |
3.6.2 索力测试流程 | 第57页 |
3.6.3 成桥阶段真实索力与目标索力比较 | 第57-5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施工阶段索力优化 | 第61-77页 |
4.1 概述 | 第61页 |
4.2 成桥及施工阶段索力优化的研究现状 | 第61-62页 |
4.3 系杆拱桥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原则 | 第62页 |
4.4 系杆拱桥合理施工索力的确定方法 | 第62-63页 |
4.4.1 倒拆法 | 第62页 |
4.4.2 正装--倒拆迭代法 | 第62-63页 |
4.4.3 正装迭代法 | 第63页 |
4.4.4 无应力状态法 | 第63页 |
4.5 基于影响矩阵法的系杆拱桥合理施工索力优化 | 第63-76页 |
4.5.1 影响矩阵法 | 第63-64页 |
4.5.2 吊杆初拉力的确定 | 第64-66页 |
4.5.3 影响矩阵法的二次调索 | 第66-70页 |
4.5.4 小范围调索 | 第70-74页 |
4.5.5 两种调索方式比较 | 第74-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耳板式索梁锚固块结构分析 | 第77-95页 |
5.1 索梁锚固结构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77-78页 |
5.2 耳板式索梁锚固结构的特点 | 第78页 |
5.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8-84页 |
5.3.1 危险部位识别 | 第79页 |
5.3.2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 第79-80页 |
5.3.3 锚固结构板件说明及基本参数 | 第80-82页 |
5.3.4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82-83页 |
5.3.5 模型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 | 第83-84页 |
5.4 锚固区结构应力分析 | 第84-88页 |
5.4.1 锚固区整体应力 | 第84页 |
5.4.2 锚固区各板件Mises应力云图 | 第84-86页 |
5.4.3 锚固区各板件应力分析 | 第86-87页 |
5.4.4 危险板件细部分析 | 第87-88页 |
5.5 锚固区结构位移分析 | 第88-92页 |
5.5.1 锚固区各板件位移云图 | 第88-91页 |
5.5.2 锚固区各板件位移分析 | 第91-92页 |
5.6 锚固区结构各板件安全储备分析 | 第92-9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6.1 结论 | 第95页 |
6.2 展望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附录1 全范围调索索力影响矩阵 | 第101-105页 |
附录2 小范围调索索力影响矩阵 | 第105-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