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收获机械论文

小麦联合收割机配套打捆机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致谢第4-8页
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2页
    1.2 国内外打捆机技术研究第12-15页
        1.2.1 国外打捆机械化技术第12页
        1.2.2 国内打捆机械化技术第12-13页
        1.2.3 打捆机关键部件研究分析第13-14页
        1.2.4 打捆机应用性能评价分析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配套打捆机的总体结构设计第17-23页
    2.1 总体结构原则第17页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第17-20页
        2.2.1 总体结构的设计第17-18页
        2.2.2 打捆机的结构组成第18-19页
        2.2.3 打捆机与联合收割机的配套设计第19-20页
        2.2.4 打捆机主要技术性能参数第20页
    2.3 动力传递系统设计第20-21页
    2.4 打捆机建模与样机试制第21-22页
    2.5 小结第22-23页
3 配套打捆机喂入机构优化设计第23-31页
    3.1 喂入机构的设计方案第23页
    3.2 秸秆运动分析第23页
    3.3 主要结构设计第23-26页
        3.3.1 拨辊设计第24-26页
        3.3.2 上活塞设计第26页
    3.4 喂入机构虚拟仿真第26-30页
        3.4.1 模型简化第26-27页
        3.4.2 机构仿真第27-30页
    3.5 小结第30-31页
4 配套打捆机压缩机构优化设计第31-40页
    4.1 压缩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31页
    4.2 压缩工艺分析第31-32页
    4.3 主活塞设计第32-33页
    4.4 压缩机构参数分析第33-35页
        4.4.1 运行频率第33-34页
        4.4.2 压缩机构运动分析第34页
        4.4.3 往复惯性平衡分析第34-35页
    4.5 压缩机构的受力分析第35-36页
    4.6 压缩机构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第36-39页
        4.6.1 连接销轴分析第36-37页
        4.6.2 连杆分析第37-39页
    4.7 小结第39-40页
5 打捆机机架模态分析第40-46页
    5.1 有限元法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40-41页
    5.2 打捆机机架三维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5.3 边界条件第42页
    5.4 计算结果及振动特性分析第42-45页
    5.5 小结第45-46页
6 田间试验分析第46-48页
    6.1 试验目的第46页
    6.2 试验条件第46页
    6.3 试验方法第46-47页
        6.3.1 草捆密度和捆绳消耗量第46-47页
        6.3.2 规则草捆率和抗摔率第47页
    6.4 试验结果分析第47页
    6.5 小结第47-4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7.1 结论第48页
    7.2 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5页
ABSTRACT第55页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20kV古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抓草机工作装置的智能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