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支持 | 第3-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天仙子简述 | 第11-12页 |
1.2 托品烷生物碱 | 第12-18页 |
1.2.1 托品烷生物碱的种类及药用价值 | 第12-13页 |
1.2.2 托品烷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 | 第13-14页 |
1.2.3 前体腐胺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4 N-甲基腐胺转移酶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2.5 N-甲基腐胺氧化酶(MPO)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6 托品酮还原酶(TRI)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7 4-羟基苯丙酮酸转氨酶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8 海螺碱变位酶研究进展 | 第17页 |
1.2.9 莨菪碱6β-羟氧化酶(H6H)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发根培养体系 | 第18页 |
1.4 植物激素和诱导子对托品烷生物碱合成的影响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绪论 | 第21-23页 |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页 |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21-22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材料与试剂 | 第23-27页 |
3.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3.2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3.3 仪器和设备 | 第23-24页 |
3.4 试剂和试剂盒购买 | 第24页 |
3.5 常规试剂和培养基的配置 | 第24-27页 |
第四章 方法与步骤 | 第27-39页 |
4.1 常规方法和操作步骤 | 第27-29页 |
4.1.1 植物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27页 |
4.1.2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7页 |
4.1.3 基因PCR目的条带的回收 | 第27页 |
4.1.4 DNA分子酶切反应和连接反应 | 第27-28页 |
4.1.5 大肠杆菌DH5α及Rosett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页 |
4.1.6 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28页 |
4.1.7 重组子的鉴定与测序 | 第28页 |
4.1.8 质粒提取 | 第28-29页 |
4.2 天仙子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29-30页 |
4.3 HnODC的克隆 | 第30-34页 |
4.3.1 天仙子总RNA提取 | 第30页 |
4.3.2 天仙子第一链cDNA合成 | 第30页 |
4.3.3 HnODC的获取 | 第30-34页 |
4.4 HnODC的鉴定和功能分析 | 第34-38页 |
4.4.1 HnOD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页 |
4.4.2 HnODC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34-35页 |
4.4.3 HnODC重组蛋白的少量诱导表达 | 第35页 |
4.4.4 HnODC重组蛋白的大量诱导及分离纯化 | 第35页 |
4.4.5 蛋白上Ni柱纯化 | 第35-36页 |
4.4.6 Ni柱再生 | 第36页 |
4.4.7 透析袋的处理 | 第36-37页 |
4.4.8 过柱纯化的蛋白透析除盐 | 第37页 |
4.4.9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浓度 | 第37页 |
4.4.10 HnODC重组蛋白的定性分析 | 第37-38页 |
4.4.11 HnODC重组蛋白酶动力学测定 | 第38页 |
4.5 天仙子发根获得 | 第38页 |
4.6 天仙子发根处理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实验结果 | 第39-49页 |
5.1 天仙子根与叶转录组测序 | 第39-41页 |
5.1.1 天仙子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与序列组装 | 第39页 |
5.1.2 天仙子须根和叶片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9-40页 |
5.1.3 天仙子吡哆醛依赖脱羧酶预测及热图分析 | 第40-41页 |
5.2 天仙子鸟氨酸脱羧酶的克隆 | 第41-42页 |
5.3 天仙子ODC及其它TAs生物合成结构基因在须根和叶片中差异表达分析 | 第42-43页 |
5.4 HnODC基因对MeJA诱导的响应 | 第43-44页 |
5.5 HnODC蛋白与其他植物HnODC的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 | 第44-45页 |
5.6 HnODC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 第45页 |
5.7 HnODC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45-46页 |
5.8 HnODC蛋白的重组及酶活鉴定 | 第46-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讨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