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1.2.1 生物质的破碎及烘焙预处理 | 第11-13页 |
1.2.2 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动特性 | 第13-18页 |
1.2.3 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下料特性 | 第18-23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4-31页 |
2.1 生物质样品制备及形貌表征 | 第24页 |
2.1.1 粉碎装置 | 第24页 |
2.1.2 筛分装置 | 第24页 |
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SEM-EDS) | 第24页 |
2.2 生物质烘焙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4-25页 |
2.2.1 试验装置 | 第24-25页 |
2.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5页 |
2.3 流动特性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5-28页 |
2.3.1 试验装置 | 第25-26页 |
2.3.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26-28页 |
2.4 下料特性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8-30页 |
2.4.1 烘焙生物质/煤粉混合物下料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8页 |
2.4.2 生物质/煤粉混合物下料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生物质和烘焙生物质颗粒流动特性表征 | 第31-46页 |
3.1 生物质及其颗粒样品预处理 | 第31-36页 |
3.1.1 生物质原料 | 第31-32页 |
3.1.2 生物质颗粒的粒径分布 | 第32-33页 |
3.1.3 生物质颗粒的表观形貌 | 第33-35页 |
3.1.4 生物质颗粒的长宽比 | 第35-36页 |
3.2 生物质颗粒的流动特性 | 第36-42页 |
3.2.1 平均粒径对生物质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36-41页 |
3.2.2 物料种类对生物质流动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烘焙生物质颗粒流的动特性 | 第42-44页 |
3.3.1 平均粒径对休止角和Hausner指数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2 生物质种类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动及下料特性 | 第46-56页 |
4.1 试验原料 | 第46-47页 |
4.1.1 试验煤粉及生物质 | 第46-47页 |
4.1.2 生物质/煤粉混合物料的配制 | 第47页 |
4.2 生物质/煤粉混合物料的流动特性 | 第47-53页 |
4.2.1 休止角 | 第47-49页 |
4.2.2 堆积密度 | 第49-51页 |
4.2.3 振实密度 | 第51-52页 |
4.2.4 Hausner指数 | 第52-53页 |
4.3 生物质/煤粉混合物料的下料特性 | 第53-54页 |
4.3.1 质量流率 | 第53页 |
4.3.2 流动型态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烘焙生物质与煤粉二元混合物的流动及下料特性 | 第56-63页 |
5.1 试验原料 | 第56-58页 |
5.2 混合物的流动特性 | 第58-60页 |
5.3 混合物的下料特性 | 第60-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