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煤炭气化工业论文--气化工艺论文

粉煤气化过程的模拟优化与气化熔渣流动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意义第8-9页
    1.2 煤气化技术研究进展第9-14页
        1.2.1 气流床气化数值模拟进展第10-11页
        1.2.2 煤灰渣层流动研究进展第11-14页
    1.3 GSP气流床粉煤气化工艺第14-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二章 干粉煤气化过程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第17-33页
    2.1 气化各阶段模型第17-27页
        2.1.1 煤粉热解模型第17-18页
        2.1.2 湍流模型第18-22页
        2.1.3 非均相反应模型第22-24页
        2.1.4 均相反应模型第24-27页
    2.2 模拟对象及网格划分第27-30页
        2.2.1 气化炉气化室几何模型第27-28页
        2.2.2 模型网格第28-30页
    2.3 控制方程与计算过程第30-31页
        2.3.1 气相控制方程第30-31页
        2.3.2 颗粒相控制方程第31页
        2.3.3 计算过程第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气化炉数值模拟及操作参数的优化第33-56页
    3.1 模型的选取与结果验证第33-36页
        3.1.1 反应方程及动力学参数第33-34页
        3.1.2 结果验证第34页
        3.1.3 网格独立性检查结果第34-36页
    3.2 流场及反应特征第36-42页
        3.2.1 煤质基础分析与进料数据第36-37页
        3.2.2 旋流场第37页
        3.2.3 冷态条件下氧气和粉煤轨迹线第37-38页
        3.2.4 速度场第38-39页
        3.2.5 O_2摩尔浓度分布第39页
        3.2.6 温度场第39-40页
        3.2.7 各组分摩尔浓度场第40-42页
        3.2.8 各组分沿气化炉轴线分布图第42页
    3.3 主要工艺参数的优化讨论第42-55页
        3.3.1 旋流数第43-47页
        3.3.2 操作压力第47-50页
        3.3.3 煤氧质量比m(C)/m(O)第50-52页
        3.3.4 水蒸气/氧质量比m(H_2O)/m(O_2)第52-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煤灰熔渣壁面流动特性研究第56-66页
    4.1 灰渣基本特性第56页
    4.2 灰渣物性模型第56-58页
        4.2.1 熔融性第56-57页
        4.2.2 粘温特性第57-58页
    4.3 灰渣沉积第58-61页
        4.3.1 沉积判断准则第58页
        4.3.2 气化炉直段壁面温度分布第58-59页
        4.3.3 煤焦含量第59-60页
        4.3.4 粉煤颗粒分布第60-61页
        4.3.5 灰渣颗粒沉积分布及特点第61页
    4.4 渣层流动特性研究第61-65页
        4.4.1 渣膜流速随膜厚变化规律第63-64页
        4.4.2 粘度模型的影响第64-65页
        4.4.3 临界粘度温度影响第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煤粉混合物料流动及下料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粉煤气化过程中脱挥发分模型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