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宁夏“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的文化选择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21页
    一、研究缘起第8-9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10-13页
    四、研究现状述评第13-17页
    五、研究内容第17-18页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1页
第一章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的文化选择理论概述第21-26页
    第一节 文化选择的类型第21-22页
    第二节 文化选择的基本理论第22-25页
        一、关于文化选择主体的相关理论第22页
        二、关于文化选择目的与原则的相关理论第22-23页
        三、关于文化选择价值与功能的相关理论第23-24页
        四、关于文化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第24-25页
    第三节 文化选择与教材的关系第25-26页
        一、教材的内容和呈现形式来源于文化选择第25页
        二、文化选择的载体和目的实现依托于教材第25-26页
第二章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文本分析第26-37页
    第一节 基于文本分析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26页
    第二节 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文本分析第26-37页
        一、校本教材文本分析的维度和工具第26-29页
        二、空间维度上的文化分析第29-31页
        三、功能维度上的文化分析第31-37页
第三章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过程分析第37-45页
    第一节 基于过程分析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37页
        一、过程分析的构成要素第37页
        二、过程分析的研究对象第37页
    第二节 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过程分析第37-45页
        一、文化选择的主体参与第37-39页
        二、文化选择的目的定位第39-40页
        三、文化选择的标准确立第40-42页
        四、文化选择的评价落实第42-45页
第四章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问题反思与改进建议第45-51页
    第一节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问题反思第45-47页
        一、文化选择类型的分化与局限第45页
        二、文化选择内容的重叠与缺失第45-46页
        三、文化选择主体的被动与单一第46页
        四、文化选择实践的理论性薄弱第46-47页
    第二节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改进建议第47-51页
        一、维护文化选择类型的平衡性第47-48页
        二、增强文化选择内容的规范性第48页
        三、提高文化选择主体的自主性第48-49页
        四、加强文化选择实践的理论性第49-51页
第五章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实践原则与路径第51-57页
    第一节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实践原则第51-54页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原则第51-52页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第52页
        三、坚持科学性与可学性的原则第52-53页
        四、坚持现实性与发展性的原则第53页
        五、坚持多元性与平衡性的原则第53-54页
    第二节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实践路径第54-57页
        一、确立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长期发展规划第54页
        二、建立全体教师参与的文化资源库第54-55页
        三、搭建多元文化选择主体的参与平台第55-56页
        四、制定校本教材文化选择的评价方案第56-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9页
    附录一: 功能维度上的文化类型有效节点统计第62-64页
    附录二: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用)第64-67页
    附录三: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访谈提纲(行政管理者)第67-68页
    附录四: “百标工程”中小学校本教材文化选择访谈提纲(教师)第68-69页
谢辞第69-71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班级合唱实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为例
下一篇:太原市万柏林区初中音乐教师钢琴伴奏能力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