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遗传学论文

中国四个少数民族14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英文缩略表第8-9页
引言第9-10页
第1章 研究方案第10-13页
    1.1 研究目标第10页
    1.2 研究内容第10页
    1.3 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第10-11页
        1.3.1 关键问题第10-11页
        1.3.2 预期创新点第11页
    1.4 关键问题与预期创新点第11-13页
        1.4.1 技术路线第11页
        1.4.2 研究方案第11-13页
第2章 实验研究第13-39页
    2.1 实验材料第13页
    2.2 试剂第13页
    2.3 仪器设备第13页
    2.4 实验步骤第13-15页
        2.4.1 Chelex-100法提取DNA第13-14页
        2.4.2 复合PCR扩增DNA第14页
        2.4.3 STR检测与分型第14-15页
    2.5 结果第15-29页
        2.5.1 STR基因座的选择第15-16页
        2.5.2 14个STR位点在四个民族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第16-25页
        2.5.3 四个民族中14个STR基因座的法医学统计结果第25-27页
        2.5.4 与其它民族、种族的遗传距离第27-29页
    2.6 讨论第29-35页
        2.6.1 不同民族等位基因分布及特点第30-32页
        2.6.2 14个STR位点在4个少数民族中的多态性以及法庭科学应用价值第32-33页
        2.6.3 遗传距离与系统树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9页
第3章 综述第39-47页
    3.1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第39页
        3.1.1 STR概述第39页
    3.2 STR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39-41页
        3.2.1 STR多态性产生的机制第39页
        3.2.2 STR的功能第39-40页
        3.2.3 STR的命名原则第40-41页
        3.2.4 STR的位点的获得第41页
    3.3 STR的检测方法研究第41-42页
    3.4 STR的应用第42-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结论第47-48页
附录 A文献中六个群体8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表第48-51页
附录 B绘制系统树所用SAS程序第51-53页
    1、最大距离法第51页
    2、类平均法第51-52页
    3、离均差平方和法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导师简介第54-55页
作者简介第55-5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丙酮酸棒状杆菌抗MRSA感染作用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人源性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特征及肠溶血素基因分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