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抗MRSA感染作用的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提取及其溶液制备第13-2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16页
        1.1 主要材料第13页
        1.2 主要试剂第13-14页
        1.3 主要仪器第14页
        1.4 主要方法步骤第14-16页
            1.4.1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菌体的制备第14页
            1.4.2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提取第14-15页
            1.4.3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的验证第15页
            1.4.4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的结构分析第15-16页
            1.4.5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的氨基酸组成第16页
            1.4.6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溶液制备第16页
    2 结果第16-19页
    3 讨论第19-21页
第二章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及其肽聚糖对小鼠抗感染功能的影响第21-4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1.1 主要材料第21页
        1.2 主要试剂第21-22页
        1.3 主要仪器第22页
        1.4 主要方法步骤第22-27页
            1.4.1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第22-23页
            1.4.2 灭活的产丙酮酸棒状杆菌的制备第23页
            1.4.3 注射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制备第23-24页
            1.4.4 小鼠血流感染模型的建立第24页
            1.4.5 小鼠局部腹腔感染模型的建立第24页
            1.4.6 小鼠单独治疗模型的建立第24页
            1.4.7 小鼠联合治疗模型的建立第24-25页
            1.4.8 小鼠相关指标测定第25-26页
            1.4.9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6-27页
    2 结果第27-37页
    3 讨论第37-40页
第三章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及其肽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第40-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0-45页
        1.1 主要材料第40页
        1.2 主要试剂第40-41页
        1.3 主要仪器第41页
        1.4 主要方法步骤第41-45页
            1.4.1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第41-42页
            1.4.2 灭活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及其肽聚糖的最佳刺激浓度、时间的选择实验第42页
            1.4.3 获取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第42-43页
            1.4.4 原代巨噬细胞及RAW264.7的培养第43页
            1.4.5 RAW264.7细菌吞噬实验第43页
            1.4.6 巨噬细胞NO含量检测第43页
            1.4.7 RAW264.7迁移实验第43-44页
            1.4.8 qRT-PCR检测细胞因子、iNOS和Arginase-1的mRNA的表达第44页
            1.4.9 流式细胞仪检测CD86的表达第44-45页
            1.4.10 体内巨噬细胞的活化与分化实验第45页
            1.4.11 TLR2-siRNA的电转第45页
            1.4.1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5页
    2 结果第45-51页
    3 讨论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综述第58-65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致谢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基因修饰突变株M3与突变株M5感染特性的分析
下一篇:中国四个少数民族14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