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ar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4页 |
1.1 东北红豆杉的概述 | 第11页 |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及应用 | 第11-12页 |
1.2.1 植物组织培养 | 第11页 |
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4 东北红豆杉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不同的外植体处理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的影响 | 第14-20页 |
2.1 材料 | 第14页 |
2.2 方法 | 第14-15页 |
2.2.1 材料的消毒与接种 | 第14页 |
2.2.2 试验设计 | 第14-15页 |
2.2.3 数据分析 | 第1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5-19页 |
2.3.1 不同叶片数的茎尖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15-16页 |
2.3.2 不同茎尖长度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3 不同取材时间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17-18页 |
2.3.4 不同性别的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比较 | 第18-19页 |
2.4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不同培养基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的影响 | 第20-30页 |
3.1 材料 | 第20页 |
3.2 方法 | 第20-21页 |
3.2.1 材料的处理和接种 | 第20页 |
3.2.2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3.2.3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3.3.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21-22页 |
3.3.2 不同激素配比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22-25页 |
3.3.3 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及浓度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4 不同浓度的活性炭(Ac)和抗坏血酸(Vc)对愈伤组织及褐变抑制作用 | 第26-28页 |
3.3.5 不同PH值和蔗糖浓度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不同培养条件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的影响 | 第30-34页 |
4.1 材料 | 第30页 |
4.2 方法 | 第30页 |
4.2.1 试验设计 | 第30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3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4.3.1 温度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30-31页 |
4.3.2 光照时间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4.3.3 光照强度对东北红豆杉芽分化及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4.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不同培养基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4-39页 |
5.1 材料 | 第34页 |
5.2 方法 | 第34-35页 |
5.2.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4页 |
5.2.2 不同IBA浓度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4页 |
5.2.3 不同ABA浓度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4页 |
5.2.4 不同激素配比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4页 |
5.2.5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5.3.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5页 |
5.3.2 不同IBA浓度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5-36页 |
5.3.3 不同ABA浓度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6-37页 |
5.3.4 不同激素配比对东北红豆杉发根的影响 | 第37-38页 |
5.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39-41页 |
6.1 讨论 | 第39页 |
6.2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词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