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换热器简介 | 第9-10页 |
1.1.1 换热器的节能运行 | 第9-10页 |
1.1.2 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动态特性 | 第10页 |
1.2 换热器运行控制的现状 | 第10-14页 |
1.2.1 PID调节规律 | 第10-11页 |
1.2.2 离散PID调节 | 第11-14页 |
1.2.3 PID调节器在换热器控制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3 在换热器控制中运用模糊控制 | 第14-16页 |
1.3.1 模糊控制理论的产生时代背景 | 第15页 |
1.3.2 模糊控制用于换热器控制的原因 | 第15-16页 |
1.4 控制系统的MATLAB计算及仿真 | 第16-19页 |
1.4.1 系统计算机仿真概念 | 第16-17页 |
1.4.2 控制系统计算机的仿真过程 | 第17-18页 |
1.4.3 控制系统MATLAB计算及仿真的优秀性能 | 第18-19页 |
1.5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任务 | 第19-21页 |
1.5.1 课题的来源 | 第19-20页 |
1.5.2 课题的意义 | 第20页 |
1.5.3 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20-21页 |
2 换热器的设计 | 第21-25页 |
2.1 换热器的选型 | 第21页 |
2.2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 | 第21-24页 |
2.2.1 热力设计的任务及参数的合理选取 | 第21-22页 |
2.2.2 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设计 | 第22-23页 |
2.2.3 换热器热力设计程序 | 第23-24页 |
2.3 换热器系统设计 | 第24-25页 |
3 系统扰动及对象的数学模型 | 第25-33页 |
3.1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分析 | 第25-26页 |
3.1.1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特点 | 第25页 |
3.1.2 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 | 第25-26页 |
3.1.3 换热器控制系统任务分析 | 第26页 |
3.2 系统扰动及对象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3.3 进口水速控制数学模型 | 第27-30页 |
3.3.1 进口水速控制原理 | 第27-29页 |
3.3.2 进口水速控制数学模型 | 第29-30页 |
3.4 出口水温控制数学模型 | 第30-33页 |
3.4.1 出口水温控制原理 | 第30-31页 |
3.4.2 出口水温控制数学模型 | 第31-33页 |
4 换热器系统模糊控制算法 | 第33-47页 |
4.1 进口水速模糊控制算法 | 第33-35页 |
4.2 出口水温的模糊控制算法 | 第35-47页 |
4.2.1 控制策略的选取 | 第35-36页 |
4.2.2 模糊控制算法简介 | 第36页 |
4.2.3 VSADC控制算法的原理 | 第36-38页 |
4.2.4 VSADC模糊控制算法的推导 | 第38-44页 |
4.2.5 多次阶跃响应的VSADC模糊控制 | 第44-47页 |
5 换热器模糊控制系统实现与结果仿真 | 第47-75页 |
5.1 硬件部分实现 | 第47-49页 |
5.1.1 数据采集卡板简介 | 第47页 |
5.1.2 A/D电路部分 | 第47-48页 |
5.1.3 D/A电路部分 | 第48-49页 |
5.1.4 开关量输入输出部分 | 第49页 |
5.1.5 控制电路部分 | 第49页 |
5.2 进口水速控制仿真 | 第49-57页 |
5.2.1 模糊控制实现 | 第49-51页 |
5.2.2 模糊控制仿真 | 第51-54页 |
5.2.3 常规PID控制仿真 | 第54-55页 |
5.2.4 Fuzzy-PID双模控制仿真 | 第55-56页 |
5.2.5 结果比较 | 第56-57页 |
5.3 出口水温控制仿真 | 第57-75页 |
5.3.1 模糊控制实现 | 第57-59页 |
5.3.2 模糊控制仿真 | 第59-61页 |
5.3.3 PID校正器设计 | 第61-69页 |
5.3.4 史密斯预估器控制 | 第69-72页 |
5.3.5 比例模糊控制 | 第72-73页 |
5.3.6 结果比较 | 第73-7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