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基于对学生一日常规的观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2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第11-16页 |
一、关于生命关怀的研究 | 第11-13页 |
二、关于学校生活和学校日常生活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关于常规和学校常规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一、生命关怀 | 第16-17页 |
二、学校日常生活 | 第17-18页 |
三、学生一日常规 | 第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2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8-19页 |
二、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第一章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之应然追求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学校日常生活中为何需要生命关怀 | 第22-24页 |
一、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需要生命关怀 | 第22-23页 |
二、优良的学校日常生活离不开生命关怀 | 第23-24页 |
三、学校日常生活的现状呼唤生命关怀 | 第24页 |
第二节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的基本内涵 | 第24-27页 |
一、珍爱生命 | 第25页 |
二、尊重生命 | 第25-26页 |
三、欣赏生命 | 第26页 |
四、激扬生命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的特征 | 第27-30页 |
一、意向性 | 第27-28页 |
二、时空性 | 第28-29页 |
三、重复性 | 第29页 |
四、动态性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学生一日常规与学生日常生活 | 第30-33页 |
一、学生一日常规渗透在学校日常生活之中 | 第30-31页 |
二、学生一日常规是学校日常生活的重要维度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学校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关怀之现实审视 | 第33-46页 |
第一节 绝对的生命:学生一日常规的凝固化 | 第33-39页 |
一、“加分,扣分” | 第33-37页 |
二、“全部趴在桌上” | 第37-38页 |
三、“等待老师的命令”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束缚的生命:学生一日常规的规训化 | 第39-43页 |
一、少先队队礼的训练 | 第39-40页 |
二、“没意思的广播操” | 第40-41页 |
三、不能乱动的班会 | 第41-42页 |
四、“作业落在班里了” | 第42-43页 |
第三节 隐身的生命:学生一日常规的形式化 | 第43-46页 |
一、空有其表 | 第43-44页 |
二、目中无人 | 第44-45页 |
三、“闭上眼睛就好”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学校日常生活中生命关怀缺失之反思 | 第46-55页 |
第一节 学校层面对生命关怀的影响 | 第46-50页 |
一、僵化:对生命关怀的忽视 | 第46-47页 |
二、简化:对生命关怀的湮没 | 第47-49页 |
三、控制:对生命关怀的吞噬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教师层面对生命关怀的影响 | 第50-55页 |
一、迷失:对生命关怀认识上的欠缺 | 第50-51页 |
二、疏远:师生间对话的缺失 | 第51-52页 |
三、压制:教师权威的绝对化 | 第52-53页 |
四、无奈:教学压力的负累 | 第53-55页 |
第四章 走向生命关怀的学校日常生活之策略 | 第55-69页 |
第一节 基础和前提:重视学生对生命关怀的需求 | 第55-57页 |
一、基于师生间的关系性开展生命关怀 | 第55-56页 |
二、基于学生的需求开展生命关怀 | 第56-57页 |
第二节 支撑和保障:坚持学校对生命关怀的引领 | 第57-62页 |
一、精神层面:树立关怀学生生命的学校办学新理念 | 第57-58页 |
二、制度层面:形成以学生生命为核心的学校管理体制 | 第58-60页 |
三、物质层面:营造富有生命关怀的学校物质文化 | 第60-62页 |
第三节 主力与关键:强化教师对生命关怀的落实 | 第62-69页 |
一、学校日常生活的内容选择要有生活意义 | 第62-64页 |
二、学校日常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 | 第64-67页 |
三、教师要对学生融入真实情感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附录A 观察记录表 | 第70-71页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