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美保护商业秘密立法体系之比较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中国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制历史 | 第16-20页 |
一、中国古代的商业秘密 | 第16-17页 |
二、现代立法规定 | 第17-20页 |
第二节 美国保护商业秘密的立法沿革 | 第20-23页 |
一、案例时期的商业秘密法 | 第20-21页 |
二、成文法制定时期的商业秘密法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中美立法体系之比较 | 第23-24页 |
一、法律渊源不同 | 第23页 |
二、法律体系不同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美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名之比较 | 第24-28页 |
第一节 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名考察 | 第24-26页 |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制定背景 | 第24-25页 |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美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名考察 | 第26页 |
第三节 中美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名比较—以“力拓案”为视角 | 第26-28页 |
第四章 中美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标准之比较 | 第28-40页 |
第一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主体范围之比较 | 第28-29页 |
一、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罪主体 | 第29页 |
二、美国侵犯商业秘密罪主体 | 第29页 |
三、两者之比较 | 第29页 |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内容之比较 | 第29-33页 |
一、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内容 | 第29-32页 |
二、美国相关规定及与中国的异同 | 第32-33页 |
第三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客观方面之比较 | 第33-35页 |
一、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 | 第33-34页 |
二、美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观方面及与中国的异同 | 第34-35页 |
第四节 侵犯商业秘密罪犯罪停止形态之比较 | 第35-40页 |
一、中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停止形态 | 第35-39页 |
二、美国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规定 | 第39-40页 |
三、中美两国之比较 | 第40页 |
第五章 美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40-47页 |
第一节 对比美国相关法律增设与修改相关条款 | 第41-43页 |
一、侵犯商业秘密罪罪名之完善 | 第41-42页 |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标准之完善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其他借鉴意义 | 第43-47页 |
一、坚持刑法保护的谦抑性原则 | 第43-45页 |
二、完善程序性问题 | 第45页 |
三、增强企业自身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