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言 | 第10-15页 |
第一章 民间法在我国的概况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民间法概念初探 | 第15-20页 |
一、民间法的概念与渊源 | 第15-18页 |
二、民间法的作用与局限性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民间法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体现 | 第20-22页 |
一、中国古代法律的多元格局 | 第20-21页 |
二、中国古代民间法的运用模式 | 第21-22页 |
第三节 现代中国社会民间法的消解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纠纷概况 | 第24-39页 |
第一节 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概况 | 第24-33页 |
一、徽州的山林经济 | 第24-25页 |
二、从“徽州文书”看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的经营状况 | 第25-31页 |
三、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的族产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纠纷的主要种类 | 第33-39页 |
一、山林土地经营与买卖纠纷 | 第33-35页 |
二、风水坟山纠纷 | 第35-36页 |
三、棚民纠纷 | 第36-37页 |
四、侵界纠纷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民间法在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纠纷中的运用 | 第39-51页 |
第一节 明清徽州地区的民间法 | 第39-43页 |
一、徽州宗族的族规家法 | 第39-41页 |
二、徽州村落的乡规民约 | 第41-42页 |
三、徽州地区的民间信仰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明清徽州地区山林土地纠纷的民间调处方式 | 第43-49页 |
一、宗族调解 | 第43-45页 |
二、里老人理讼制 | 第45-47页 |
三、乡约调解制 | 第47-48页 |
四、中人调解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民间法对官府决断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民间法的社会意义 | 第51-58页 |
第一节 明清时期民间法在当时的社会治理意义 | 第51-53页 |
一、补足官府之法的空白和漏洞 | 第51页 |
二、推动儒家思想在民间的渗透 | 第51-52页 |
三、节约国家社会治理成本 | 第52-53页 |
四、满足民间需求,促进社会稳定 | 第53页 |
第二节 明清徽州民间法运用的现代意义 | 第53-58页 |
一、当代中国对民间法的需求 | 第53-54页 |
二、宗族与族规家法在当代中国的存留 | 第54-55页 |
三、村民自治组织与村规民约的实践 | 第55-56页 |
四、民间法在基层法院的实践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