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评价及对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1.1.1 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依旧严峻第13-14页
        1.1.2 不安全行为是事故频发的主要致因第14-15页
        1.1.3 安全行为能力不足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内因第15页
        1.1.4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普遍较弱第15-16页
    1.2 文献研究第16-20页
        1.2.1 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第16-17页
        1.2.2 不安全行为研究第17-19页
        1.2.3 安全行为能力研究第19-20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1.3.1 研究目的第20-21页
        1.3.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第24-41页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4-25页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步骤第25-26页
    2.3 评价指标获取与分析第26-31页
        2.3.1 文献研究第26-27页
        2.3.2 煤矿典型事故分析第27-30页
        2.3.3 问卷调查第30-31页
    2.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1-40页
        2.4.1 指标初选及分类第31-37页
        2.4.2 指标优选及建立第37-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指标关系及权重确定第41-53页
    3.1 研究方法第41-45页
        3.1.1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第41-43页
        3.1.2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第43-45页
    3.2 基于DEMATEL法的一级指标关系确立第45-47页
    3.3 基于ANP法的指标权重确定第47-51页
    3.4 结果分析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综合评价第53-66页
    4.1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第53页
    4.2 综合评价模型第53-55页
        4.2.1 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第53-54页
        4.2.2 确定隶属度矩阵第54-55页
        4.2.3 确定各指标权重第55页
        4.2.4 合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第55页
    4.3 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第55-63页
    4.4 综合评价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提升对策第66-69页
    5.1 生理素质方面提升对策第66-67页
    5.2 心理素质方面提升对策第67-68页
    5.3 知识技能方面提升对策第68-6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6.1 研究结论第69-70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0页
    6.3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 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安全行为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第76-77页
附录 2 2007-2016年我国重特大煤矿事故案例统计第77-82页
附录 3 煤矿五大工种安全行为能力问卷调查第82-84页
附录 4 安全行为能力指标间影响关系问卷调查第84-86页
致谢第86-87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工业节能减排效率的地区差异、动态演化与成因识别
下一篇:通用航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现状及对策--以芜湖航空产业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