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新疆维吾尔族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第9-10页
        (一)民族文化发展需要第9页
        (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第9-10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0页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7页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第12-14页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4-17页
    四、研究方案第17-19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第17-18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18-19页
    五、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9-20页
        (一)研究的创新点第19页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二章 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及在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第20-26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民俗文化第20页
        (二)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第20-23页
    二、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理论基础第23-26页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23-24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24页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4-25页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25-26页
第三章 新疆维吾尔族优秀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第26-36页
    一、调查研究说明第26-27页
        (一)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的设计第26页
        (二)样本的选取和获得第26-27页
        (三)数据的处理及结果统计第27页
    二、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运用中的现状分析第27-36页
        (一)新疆师生在《文化生活》中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资源取得的进展..第27-31页
        (二)新疆师生在《文化生活》中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第31-36页
第四章 新疆维吾尔族优秀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36-43页
    一、教师方面的原因第36-38页
        (一)主动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意识较弱第36-37页
        (二)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专业能力不足第37页
        (三)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时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第37-38页
    二、学生方面的原因第38-39页
        (一)主动学习意识欠缺第38-39页
        (二)主体间的发展差异第39页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第39-41页
        (一)对在教学中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支持力度不够第40页
        (二)对教师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第40页
        (三)缺乏培养教师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专业能力的意识第40-41页
    四、家庭方面的原因第41页
        (一)对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资源的支持度不够第41页
        (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意识不足第41页
    五、社会方面的原因第41-43页
        (一)传统教育对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的禁锢第42页
        (二)对运用维吾尔族民俗文化资源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第42-43页
第五章 新疆维吾尔族优秀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原则及策略第43-54页
    一、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原则第43-45页
        (一)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第43页
        (二)坚持爱国主义促进民族团结第43-44页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第44页
        (四)坚持立足教材实现内容创新第44-45页
    二、新疆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在《文化生活》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策略第45-54页
        (一)教师层面第45-47页
        (二)学生层面第47-49页
        (三)学校层面第49-50页
        (四)家长层面第50-52页
        (五)社会层面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附录第59-67页
致谢第67-69页
在学期间的科研状况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前预习问题与对策研究--以宜宾市四所高中为例
下一篇:“泸州古典诗”文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