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建构与历史记忆:《新女性》期刊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原因 | 第9-10页 |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新女性》与1920年代的女性解放思潮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新女性》期刊的风貌 | 第15-18页 |
一、栏目设置 | 第15-17页 |
二、刊物与女性解放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办刊人及其思想 | 第18-20页 |
一、办刊人经历 | 第18-19页 |
二、期刊的理念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现代作家的发声平台 | 第20-24页 |
一、撰稿群体 | 第21-22页 |
二、翻译群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1920年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 | 第24-44页 |
第一节 家庭与社会的矛盾 | 第24-30页 |
一、矛盾的缘起 | 第25-26页 |
二、讨论的展开 | 第26-30页 |
第二节 生命自由的吟唱 | 第30-39页 |
一、婚恋的自由 | 第31-35页 |
二、性的自由 | 第35-38页 |
三、女性精神追求的权利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知识解放的书写 | 第39-44页 |
一、女子教育的历程 | 第40-42页 |
二、关于儿童教育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新女性》的传播策略 | 第44-49页 |
第一节 以开明书店为阵地促传播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多种形式扩影响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市场和社会反响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新女性》的历史记忆 | 第49-61页 |
第一节 《新女性》折射出1920年代文学的状况 | 第49-56页 |
一、从期刊作品观照1920年代文学的创作特征 | 第49-54页 |
二、期刊内容折射出1920年代文学的转向 | 第54-56页 |
第二节 《新女性》探求女性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56-61页 |
一、谋求女性身份的转变 | 第56-58页 |
二、对女性未来出路的展望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