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1.2.1 数字高程模型 | 第10-11页 |
1.2.2 坡度提取及精度评价 | 第11-12页 |
1.2.3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 | 第12-13页 |
1.2.4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基础 | 第16-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2.2 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16-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1 坡度算法模型 | 第19-20页 |
2.3.2 USPED模型 | 第20页 |
2.3.3 XY散点图 | 第20-21页 |
2.3.4 中误差 | 第21页 |
2.3.5 相对差系数 | 第21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3章 冲沟地形建模与形态特征分析 | 第23-27页 |
3.1 反距离权重插值 | 第23页 |
3.2 冲沟形态特征分析 | 第23-27页 |
3.2.1 高程特征 | 第23-24页 |
3.2.2 沟壑特征 | 第24-27页 |
第4章 坡度算法对比分析 | 第27-34页 |
4.1 坡度提取 | 第27-28页 |
4.2 坡度算法对比分析 | 第28-34页 |
4.2.1 坡度分级面积比 | 第28-29页 |
4.2.2 XY散点图 | 第29-32页 |
4.2.3 相对差系数 | 第32-33页 |
4.2.4 坡度中误差 | 第33-34页 |
第5章 坡度算法对冲沟USPED土壤侵蚀模拟的影响 | 第34-47页 |
5.1 基于USPED的土壤侵蚀/沉积模拟 | 第34-40页 |
5.1.1 基于USPED的冲沟沟道侵蚀模拟 | 第34-37页 |
5.1.2 基于USPED的冲沟坡面侵蚀模拟 | 第37-40页 |
5.2 不同坡度算法对土壤侵蚀模拟的影响 | 第40-42页 |
5.3 不同坡度算法对土壤沉积模拟的影响 | 第42-44页 |
5.4 坡度算法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5.5 总结 | 第45-47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6.2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7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