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延河流域土壤侵蚀与纵剖面指标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2章 研究概况与方法第14-23页
    2.1 研究区域第14页
    2.2 研究数据第14-15页
    2.3 研究方法第15-23页
        2.3.1 面积高程积分第15-16页
        2.3.2 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第16-20页
        2.3.3 河道纵剖面指标体系第20-23页
第3章 延河流域地貌形态量化分析第23-30页
    3.1 延河流域基本形态参数统计第23-24页
    3.2 延河流域地形因子分析第24-26页
    3.3 延河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第26-29页
    3.4 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纵剖面形态指标体系分析第30-39页
    4.1 河道纵剖面第30-34页
    4.2 河道陡峭指数与凹曲度第34-36页
    4.3 河道陡峭指数(Ksn)与凹曲度(θ)的空间分布第36-37页
    4.4 延河流域裂点空间分布第37-38页
    4.5 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延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评价第39-52页
    5.1 土壤侵蚀因子的计算第39-48页
        5.1.1 坡度坡长因子第39-41页
        5.1.2 降雨侵蚀力因子第41-42页
        5.1.3 土壤可蚀性因子第42-44页
        5.1.4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第44-48页
    5.2 土壤侵蚀强度模拟第48-49页
    5.3 土壤侵蚀与纵剖面指标体系的相关性分析第49-50页
    5.4 小结第50-5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致谢第61-64页
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高原典型地貌区不同地形因子计算方法的差异性对比
下一篇:基于DEM的元谋冲沟坡度算法及其对土壤侵蚀模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