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我国近10年较大震害情况 | 第11-12页 |
1.2 生土建筑建筑形式 | 第12-15页 |
1.2.1 窑洞建筑 | 第13页 |
1.2.2 土坯建筑 | 第13-14页 |
1.2.3 夯土建筑 | 第14页 |
1.2.4 草泥墙建筑 | 第14-15页 |
1.3 土坯墙和夯土墙介绍 | 第15-16页 |
1.4 生土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5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夯土墙抗压试验 | 第23-40页 |
2.1 墙体试件介绍 | 第23页 |
2.2 墙体夯实工艺 | 第23-24页 |
2.3 试验加载方案 | 第24-25页 |
2.3.1 试验设备介绍 | 第24-25页 |
2.4 试验现象 | 第25-37页 |
2.4.1 试件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 | 第25-37页 |
2.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2.6 试验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夯土墙水平单调荷载试验 | 第40-58页 |
3.1 试验目的与流程 | 第40页 |
3.1.1 试验目的 | 第40页 |
3.1.2 试验流程 | 第40页 |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 第40-42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3.2.2 试验设备 | 第40-42页 |
3.3 试验墙片试件参数 | 第42页 |
3.4 试验加载 | 第42-44页 |
3.4.1 试验加载装置 | 第42页 |
3.4.2 试验加载制度 | 第42-43页 |
3.4.3 竖向荷载估算 | 第43页 |
3.4.4 试验加载方案 | 第43-44页 |
3.5 试件制作及养护 | 第44-45页 |
3.5.1 钢垫模与木模的制作 | 第44页 |
3.5.2 传统夯土墙制作工艺 | 第44-45页 |
3.5.3 试件的养护 | 第45页 |
3.6 试件测试与观测 | 第45-55页 |
3.6.1 试验现象总结 | 第54-55页 |
3.7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3.7.1 墙片的位移、荷载及延性系数 | 第55-56页 |
3.7.2 墙片的平均剪应力 | 第56页 |
3.7.3 试验结果总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夯土墙抗震性能试验 | 第58-77页 |
4.1 引言与试验目的 | 第58页 |
4.2 试验构件设计与制作 | 第58-64页 |
4.2.1 试验墙片设计 | 第58-61页 |
4.2.2 试验墙片的制作 | 第61-62页 |
4.2.3 夯土的含水量试验 | 第62-63页 |
4.2.4 夯土墙的密度试验 | 第63页 |
4.2.5 夯土墙的直剪试验 | 第63-64页 |
4.3 试验加载方案 | 第64-65页 |
4.3.1 墙体位移计布置 | 第64-65页 |
4.3.2 加载制度 | 第65页 |
4.4 试验观测 | 第65-69页 |
4.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9-76页 |
4.5.1 墙体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 | 第69-71页 |
4.5.2 墙体试件延性 | 第71页 |
4.5.3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 第71-75页 |
4.5.4 耗能 | 第75-76页 |
4.6 试验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夯土墙房屋实际算例 | 第77-86页 |
5.1 生土房屋在7度地震作用下计算 | 第78-83页 |
5.1.1 混凝土楼面、木屋面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 第78-79页 |
5.1.2 基本烈度作用下房屋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第79-80页 |
5.1.3 最不利情况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 | 第80-81页 |
5.1.4 墙体抗震承载力计算 | 第81-83页 |
5.2 生土房屋在8度地震作用下计算 | 第83页 |
5.2.1 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房屋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 第83页 |
5.2.2 最不利情况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剪力标准值 | 第83页 |
5.3 结论 | 第83-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待研究的问题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页 |
6.2 待研究的问题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