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砖混结构抗震能力快速评估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砖混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分析第20-34页
    2.1 砖混结构的抗震机理第20-21页
        2.1.1 砖混结构的优缺点第20页
        2.1.2 砖混结构的抗震设计第20-21页
    2.2 砖混结构的可靠度鉴定方法第21-23页
        2.2.1 结构构件可靠度的分析方法第21-22页
        2.2.2 系统可靠度的鉴定流程第22-23页
    2.3 砖混结构的抗震鉴定标准第23-34页
        2.3.1 砖混结构的抗震特点第23-24页
        2.3.2 抗震鉴定的一般规定第24-25页
        2.3.3 A、B类砖混房屋抗震鉴定的步骤第25-34页
第三章 基于可靠度的砖混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指标的研究第34-46页
    3.1 结构可靠度的基本理论第34-35页
    3.2 砖混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理论第35-37页
        3.2.1 结构可靠度的分析第35页
        3.2.2 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分析第35-37页
    3.3 砖混结构抗震可靠度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第37-46页
        3.3.1 墙体的抗震功能函数第37-39页
        3.3.2 墙体的抗震可靠度指标的分析计算第39-46页
第四章 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可靠度的影响因素第46-54页
    4.1 砖混结构的震害分析第46-48页
        4.1.1 砖混结构的受力特点第46-47页
        4.1.2 砖混结构的破坏原因第47-48页
    4.2 影响砖混结构抗力的因素第48-50页
        4.2.1 结构设计第48页
        4.2.2 构造柱的设置第48-49页
        4.2.3 圈梁的设置第49页
        4.2.4 地质情况第49页
        4.2.5 施工质量第49-50页
        4.2.6 砂浆强度第50页
    4.3 荷载的分布特点及相对可靠度指标的分析研究第50-52页
        4.3.1 恒载的正态分布及分析第50-51页
        4.3.2 活荷载取值方法的确定第51页
        4.3.3 风荷载和雪荷载的记录特点及研究第51页
        4.3.4 地震烈度的统计分析第51-52页
    4.4 薄弱构件节点的分析第52-54页
        4.4.1 构造柱的质量控制与分析第52页
        4.4.2 砌体墙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第52-53页
        4.4.3 悬挑构件的质量控制和分析第53-54页
第五章 基于工程实例的可靠度指标评估与抗震鉴定标准评估的对比分析第54-68页
    5.1 工程概况和抗震等级第54-58页
        5.1.1 工程概况第54-57页
        5.1.2 抗震等级第57页
        5.1.3 设计参数第57-58页
    5.2 鉴定结果评估第58-62页
        5.2.1 外观评估第58页
        5.2.2 地基基础评估第58页
        5.2.3 主体承重结构第58-62页
        5.2.4 围护结构检查第62页
    5.3 结构验算第62-63页
    5.4 安全检测结果第63-64页
        5.4.1 构件安全性检测第63-64页
        5.4.2 房屋建筑组成部分安全性检测结果第64页
        5.4.3 房屋建筑安全性检测结果第64页
    5.5 利用可靠度指标的判定结果第64-66页
    5.6 对比分析第66-68页
第六章 砖混结构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及应用第68-80页
    6.1 FEMA154的评估方法第68页
    6.2 系统可靠度指标的实例应用与分析第68-71页
    6.3 评估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分析第71-80页
        6.3.1 砂浆强度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第71-74页
        6.3.2 构造柱和圈梁对于可靠度指标的分析第74-8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7.1 结论第80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附录A第88-90页
附录B第90-93页
    附录B.1 M5可靠度指标变化表第90-91页
    附录B.2 M10可靠度指标变化表第91-92页
    附录B.3 加入构造柱后可靠度指标变化表第92页
    附录B.4 加入圈梁后可靠度指标变化表第92-93页
    附录B.5 加入构造柱和圈梁后可靠度指标变化表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夯土墙受力性能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下一篇:扩底桩设计施工优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