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实践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4 论文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5 论文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6 论文选题的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8-21页 |
1.6.1 研究的思路 | 第18-19页 |
1.6.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茶文化及普洱茶文化 | 第21-43页 |
2.1 茶文化概述 | 第21-22页 |
2.2 国内外茶文化的发展分析 | 第22-26页 |
2.2.1 国内茶文化的发展及分析 | 第23-24页 |
2.2.2 国外茶文化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 第24-26页 |
2.3 普洱茶概述 | 第26-29页 |
2.3.1 普洱茶的定义 | 第26-27页 |
2.3.2 普洱茶的分类 | 第27-29页 |
2.4 普洱茶文化 | 第29-37页 |
2.4.1 普洱茶文化的定义 | 第29-30页 |
2.4.2 普洱茶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30-31页 |
2.4.3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及核心 | 第31页 |
2.4.4 普洱茶文化品牌 | 第31-32页 |
2.4.5 普洱茶制作工艺的发展演变 | 第32-33页 |
2.4.6 普洱茶古诗茶曲和民歌 | 第33页 |
2.4.7 悠长、质朴的茶马古道 | 第33-34页 |
2.4.8 普洱茶茶俗及品饮方式 | 第34-36页 |
2.4.9 普洱茶泡制工艺 | 第36-37页 |
2.4.10 普洱茶茶具 | 第37页 |
2.5 普洱茶文化的特征分析 | 第37-41页 |
2.5.1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 第38-39页 |
2.5.2 品质及加工工艺的针对性 | 第39-40页 |
2.5.3 茶俗及茶具产品的丰富性 | 第40-41页 |
2.5.4 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性 | 第41页 |
2.6 基于普洱茶文化特征的普洱茶茶具概念的形成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普洱茶茶具产品设计现状分析 | 第43-59页 |
3.1 茶具概述 | 第43-48页 |
3.1.1 茶具的起源和发展 | 第43-47页 |
3.1.2 茶具的功能分类 | 第47-48页 |
3.2 云南少数民族普洱茶茶具产品分析 | 第48-50页 |
3.3 国内名茶茶具产品分析 | 第50-54页 |
3.3.1 功夫茶具产品分析 | 第50-51页 |
3.3.2 龙井茶具产品分析 | 第51-52页 |
3.3.3 铁观音茶具产品分析 | 第52-53页 |
3.3.4 功夫、铁观音、龙井茶具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3.4 目前市场上现有普洱茶茶具产品泡制普洱茶的弊端分析 | 第54-55页 |
3.5 云南普洱茶茶具产品设计的突现问题 | 第55-59页 |
3.5.1 缺乏专业的普洱茶茶具产品研究机构 | 第55页 |
3.5.2 茶具产品与普洱茶产品属性的分离 | 第55-57页 |
3.5.3 茶具产品对普洱茶品牌文化的迷失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基于普洱茶文化的茶具产品设计定位分析 | 第59-77页 |
4.1 专业普洱茶茶具产品设计的迫切性分析 | 第59页 |
4.2 普洱茶茶具产品价值构建分析 | 第59-60页 |
4.3 普洱茶茶具产品设计定位分析 | 第60-63页 |
4.3.1 对普洱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 第60页 |
4.3.2 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运用 | 第60-61页 |
4.3.3 对版纳及普洱哈尼族文化的挖掘和再现 | 第61-63页 |
4.4 相关材料在普洱茶茶具设计中的运用探讨分析 | 第63-67页 |
4.4.1 傣陶材料的运用探讨分析 | 第63-64页 |
4.4.2 思茅竹材的运用探讨分析 | 第64-65页 |
4.4.3 镇沅黑陶材料的运用探讨分析 | 第65-66页 |
4.4.4 建水紫陶材料的运用探讨分析 | 第66-67页 |
4.5 普洱茶茶艺茶道分析 | 第67-69页 |
4.5.1 普洱茶茶艺分析 | 第67-68页 |
4.5.2 普洱茶茶道分析 | 第68-69页 |
4.6 普洱茶的饮茶行为和方式分析 | 第69-70页 |
4.7 普洱茶的饮用环境分析 | 第70-71页 |
4.8 普洱茶茶具的物质与文化载体分析 | 第71-77页 |
4.8.1 普洱茶茶具的造型分析 | 第71-73页 |
4.8.2 普洱茶茶具的装饰分析 | 第73-74页 |
4.8.3 普洱茶茶具的包装分析 | 第74-75页 |
4.8.4 普洱茶茶具的其它要素分析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基于普洱茶文化的茶具产品设计原则及作品分析 | 第77-89页 |
5.1 系统性原则 | 第77-80页 |
5.1.1 系统性原则中普洱茶茶具功能实用性的构建分析 | 第77-78页 |
5.1.2 系统性原则中普洱茶茶具艺术审美性的构建分析 | 第78-80页 |
5.2 与普洱茶属性相适应原则 | 第80-81页 |
5.3 与普洱茶产区民族区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原则 | 第81-84页 |
5.4 契合时代需求原则 | 第84页 |
5.5 基于普洱茶文化的茶具产品设计实践及作品分析 | 第84-8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3页 |
6.1 结论 | 第89-90页 |
6.2 展望 | 第90页 |
6.3 论文不足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研究生期间所获成果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