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1.1 传统学校科学教育显露弊端 | 第11页 |
1.1.2 STEM教育发展需求 | 第11-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1 STEM教育 | 第12-13页 |
1.2.2 科学探究能力 | 第13页 |
1.3 STEM教育与科学探究能力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3.1 国外STEM教育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STEM教育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国外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4 国内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2 STEM教学模式构建 | 第23-38页 |
2.1 基于设计的学习模式 | 第23-26页 |
2.1.1 基于设计的学习(LBD) | 第23-24页 |
2.1.2 逆向思维学习过程模型 | 第24-25页 |
2.1.3 项目导向的设计学习环 | 第25-26页 |
2.2 STEM SOS模式 | 第26-27页 |
2.3 构建基于的设计的STEM教学模式 | 第27-29页 |
2.4 设计STEM课程——以《神奇的面团》和《智慧农场之土壤》为例 | 第29-38页 |
2.4.1 《神奇的面团》课程 | 第29-35页 |
2.4.2 《智慧农场之土壤》课程 | 第35-38页 |
3 基于设计的STEM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38-47页 |
3.1 实验假设 | 第38-39页 |
3.1.1 研究问题 | 第38-39页 |
3.1.2 研究假设 | 第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1 被试及分组 | 第39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9-40页 |
3.3 工具设计 | 第40-45页 |
3.3.1 前后测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问卷设计 | 第40-43页 |
3.3.2 访谈提纲设计 | 第43页 |
3.3.3 学生探究实验记录单设计 | 第43-45页 |
3.4 实验步骤 | 第45-47页 |
3.4.1 前测 | 第45-46页 |
3.4.2 实施基于设计的STEM教学 | 第46页 |
3.4.3 后测 | 第46页 |
3.4.4 访谈 | 第46-47页 |
4 基于设计的STEM教学对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60页 |
4.1 学生作品分析 | 第47-51页 |
4.1.1 设计的面团作品 | 第47-49页 |
4.1.2 学生探究任务单分析 | 第49-51页 |
4.2 学生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4.3 学生探究能力对比分析 | 第52-56页 |
4.3.1 学生探究能力问卷对比分析 | 第52-55页 |
4.3.2 探究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 第55-56页 |
4.4 课程满意度分析 | 第56-58页 |
4.5 访谈数据分析 | 第58-60页 |
4.5.1 学生访谈分析 | 第58页 |
4.5.2 教师访谈分析 | 第58-6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1.1 基于设计的STEM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60页 |
5.1.2 基于设计的STEM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第60页 |
5.1.3 男生在反思与评价和表达与交流能力上有明显进步 | 第60-61页 |
5.2 STEM教学改进策略及建议 | 第61-62页 |
5.2.1 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 | 第61页 |
5.2.2 材料准备充足 | 第61页 |
5.2.3 关注STEM教学中的性别差异 | 第61页 |
5.2.4 STEM中技术的引入应该符合学生的特点 | 第61-62页 |
5.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62页 |
5.4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Ⅰ 探究记录单 | 第67-71页 |
附录Ⅱ 科学探究能力前测问卷 | 第71-73页 |
附录Ⅲ 科学探究能力后测问卷 | 第73-77页 |
附录Ⅳ 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问卷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