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抗生素废水概述 | 第10-14页 |
1.1.1 抗生素废水的性质、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0-14页 |
1.1.2 阿莫西林的性质、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4页 |
1.2 光催化技术概述 | 第14-18页 |
1.2.1 光催化剂的定义 | 第14-15页 |
1.2.2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 | 第15页 |
1.2.3 光催化技术的作用原理 | 第15-17页 |
1.2.4 光催化剂在污染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5 光催化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第18页 |
1.2.6 光催化剂在产业上的应用 | 第18页 |
1.3 TiO_2的基本特性 | 第18-21页 |
1.3.1 二氧化钛纳米管生成原理及特征 | 第19-20页 |
1.3.2 二氧化钛纳米管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4 纳米管的改性 | 第21-25页 |
1.4.1 离子掺杂 | 第21-22页 |
1.4.2 贵金属沉积 | 第22页 |
1.4.3 半导体复合 | 第22-24页 |
1.4.4 抗生素光敏化 | 第24页 |
1.4.5 聚合物改性 | 第24页 |
1.4.6 碳族材料掺杂 | 第24-25页 |
1.5 石墨烯概述 | 第25-27页 |
1.5.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1.5.2 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26-27页 |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7-29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31-38页 |
2.1 实验试剂及所需仪器 | 第31-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 材料制备与实验步骤 | 第32-36页 |
2.2.1 材料制备 | 第32-34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34-36页 |
2.3 阿莫西林的检测依据及方法 | 第36-38页 |
2.3.1 阿莫西林的检测依据 | 第36页 |
2.3.2 阿莫西林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36页 |
2.3.3 阿莫西林溶液标准曲线绘制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石墨烯纳米钛管光催化剂的特性表征分析 | 第38-51页 |
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特性表征分析 | 第38-39页 |
3.2 X射线衍射仪特性表征分析 | 第39-42页 |
3.3 高解析度电子显微镜特性表征分析 | 第42-44页 |
3.4 热重分析仪的特性表征分析 | 第44-45页 |
3.5 氮气等温吸附-脱附仪特性表征分析 | 第45-48页 |
3.6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特性表征分析 | 第48-49页 |
3.7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石墨烯纳米钛管光催化降解阿莫西林的效率分析 | 第51-62页 |
4.1 反应条件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1-58页 |
4.1.1 直接光解作用 | 第51-52页 |
4.1.2 不同石墨烯含量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3 阿莫西林初始浓度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4 光催化剂投加量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5 pH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1.6 反应温度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4.1.7 不同捕获剂对阿莫西林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 石墨烯纳米钛管光催化降解阿莫西林的机理分析 | 第58-61页 |
4.2.1 石墨烯纳米钛管光催化降解阿莫西林的动力学机理分析 | 第58-60页 |
4.2.2 石墨烯纳米钛管光催化降解阿莫西林的反应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4.3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论文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