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矢量地图数据的多粒度时空对象生成技术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5-18页
        1.2.1 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现状分析第18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架构第18-21页
第二章 多粒度时空对象生成总体框架第21-31页
    2.1 多粒度时空对象生成相关理论研究第21-24页
        2.1.1 多粒度时空对象的概念与特点第21-22页
        2.1.2 多粒度时空对象与矢量地图数据对比分析第22-24页
    2.2 多粒度时空对象生成系统总体框架第24-27页
        2.2.1 功能需求设计第24-25页
        2.2.2 总体框架结构设计第25-27页
    2.3 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流程设计第27-28页
        2.3.1 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框架设计第27页
        2.3.2 矢量地图数据转换流程设计第27-28页
    2.4 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关键技术分析第28-29页
        2.4.1 多粒度时空对象模板构建第28-29页
        2.4.2 基于模板的多粒度时空对象转换第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多粒度时空对象模板构建方法第31-46页
    3.1 多粒度时空对象模板的特征第31-35页
        3.1.1 对象模板与对象的区别第31页
        3.1.2 对象模板分类第31-33页
        3.1.3 对象模板继承关系第33-35页
    3.2 多粒度时空对象模板的数据结构设计第35-43页
        3.2.1 对象模板概念设计第35-36页
        3.2.2 对象模板逻辑结构设计第36-39页
        3.2.3 对象模板存储设计第39-43页
    3.3 多粒度时空对象模板构建工具设计第43-45页
        3.3.1 对象模板构建流程第43-44页
        3.3.2 对象模板生成工具第44-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模板的多粒度时空对象转换技术第46-58页
    4.1 基于模板的对象转换规则设计第46-54页
        4.1.1 转换规则构建方法第46-47页
        4.1.2 条件过滤规则第47-48页
        4.1.3 特征映射规则第48-54页
        4.1.4 属性转换规则第54页
    4.2 规则约束下的多粒度时空对象自动建模第54-57页
        4.2.1 数据合并第55-56页
        4.2.2 解析拆分第56页
        4.2.3 添加转换规则第56页
        4.2.4 映射关系构建第56-57页
        4.2.5 数据转换第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工具设计与实现第58-69页
    5.1 转换工具的实验环境第58-59页
    5.2 整体设计第59-62页
        5.2.1 体系结构第59页
        5.2.2 功能组件第59-62页
    5.3 系统实验验证第62-67页
        5.3.1 OSM数据转换实验第62-65页
        5.3.2 Shp数据转换实验第65-66页
        5.3.3 SMS数据转换实验第66页
        5.3.4 数据对比分析第66-67页
    5.4 实验结论第67-68页
    5.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6.1 工作总结第69-70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70页
    6.3 研究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NSS对流层延迟改正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苏丹型埃博拉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与实验免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