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中国股市平准基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平准基金的起源 | 第9页 |
1.2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2.1 我国股市特点 | 第10页 |
1.2.2 波动巨大的成因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1.5.1 创新点 | 第14-15页 |
1.5.2 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1 羊群行为 | 第16页 |
2.2 政府是否应该救市 | 第16-17页 |
2.3 股市平准基金的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第三章 股市平准基金的必要性 | 第21-30页 |
3.1 模型选取 | 第21-22页 |
3.1.1 ARCH模型 | 第21页 |
3.1.2 GARCH及其拓展模型 | 第21-22页 |
3.2 数据的选取 | 第22-23页 |
3.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3.4 模型拟合 | 第24-29页 |
3.4.1 平稳性检验 | 第24-25页 |
3.4.2 均值方程的设定 | 第25-27页 |
3.4.3 条件异方差检验 | 第27页 |
3.4.4 参数估计 | 第27-29页 |
3.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家队”入市的有效性检验 | 第30-42页 |
4.1 “国家队”入市干预 | 第30-35页 |
4.1.1 事件引入 | 第30-31页 |
4.1.2 股灾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 | 第31-35页 |
4.2 “国家队”入市与股市平准基金的相似性 | 第35页 |
4.3 “国家队”干预效果的描述性分析 | 第35-38页 |
4.3.1 “国家队”的界定与组成 | 第35-36页 |
4.3.2 双重差分法 | 第36-38页 |
4.4 “国家队”干预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第38-42页 |
4.4.1 数据选取 | 第38页 |
4.4.2 救市的虚拟变量设定 | 第38页 |
4.4.3 平稳性检验 | 第38-39页 |
4.4.4 异方差检验与正态检验 | 第39-40页 |
4.4.5 模型设定 | 第40-41页 |
4.4.6 模型拟合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创建中国股市平准基金的思路 | 第42-53页 |
5.1 境外平准基金的内涵 | 第42-45页 |
5.1.1 美国的平准基金 | 第42-44页 |
5.1.2 德国的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 第44-45页 |
5.1.3 日本的平准基金 | 第45页 |
5.2 境外平准基金的启示 | 第45-46页 |
5.3 中国股市平准基金的框架 | 第46-53页 |
5.3.1 目的 | 第46-47页 |
5.3.2 设立与运用主体 | 第47-48页 |
5.3.3 资金来源与规模 | 第48-49页 |
5.3.4 入市标准与外部监督 | 第49-51页 |
5.3.5 操作策略与退出机制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