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中国兽医学论文

黄酮类与苦参碱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及其在藏药中的高效识别及分离应用研究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7-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5页
    1.1 前言第12页
    1.2 分子印迹技术在活性药物分析领域内的研究概况第12-21页
    1.3 分子印迹技术中功能性单体的筛选研究第21-32页
        1.3.1 功能性分子最佳匹配性研究概况第22-30页
        1.3.2 其它的功能性单体的选择性问题第30-32页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32-34页
    1.5 试验流程第34-35页
第二章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沙生槐中苦参碱类化合物萃取与分离研究第35-54页
    2.1 前言第35-36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6-40页
        2.2.1 材料第36-37页
        2.2.2 仪器和操作参数第37页
        2.2.3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37-38页
        2.2.4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评价第38页
        2.2.5 选择性实验第38-39页
        2.2.6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9页
        2.2.7 双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第39页
        2.2.8 优化固相萃取程序第39-40页
        2.2.9 双模板分子印迹固相萃取与LC-MS/MS联用技术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第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3页
        2.3.1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双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第40-44页
        2.3.2 吸附性能的评价第44-47页
        2.3.3 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第47-48页
        2.3.4 优化双模板分子印迹柱程序第48-50页
        2.3.5 方法的验证第50-51页
        2.3.6 实验样品测试第51-53页
    2.4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虚拟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雪山杜鹃中杜鹃素的提取与分离研究第54-67页
    3.1 前言第54-55页
    3.2 材料第55-58页
        3.2.1 材料第55-56页
        3.2.2 仪器方法第56页
        3.2.3 虚拟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56页
        3.2.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亲和能力评估第56-57页
        3.2.5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7页
        3.2.6 虚拟分子印迹柱的制备与优化第57-58页
        3.2.7 雪山杜鹃中杜鹃素含量的虚拟分子印迹柱串联HPLC法测定第58页
    3.3 结果和讨论第58-66页
        3.3.1 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58-59页
        3.3.2 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第59-61页
        3.3.3 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第61-63页
        3.3.4 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第63-64页
        3.3.5 虚拟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性能优化和实际样品验证第64-65页
        3.3.6 验证了虚拟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和HPLC连用技术在实际样品中的萃取性能第65-66页
    3.4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Fe_3O_4-SiO_2-GO@MIPs合成和表征以及对四种西藏杜鹃黄酮的快速提取、纯化和测定研究第67-86页
    4.1 前言第67-68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68-7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3-85页
        4.3.1 合成方法第73-74页
        4.3.2 Fe_3O_4-SiO_2-GO@MIPs的表征第74-78页
        4.3.3 Fe_3O_4-SiO_2-GO@MIPs的识别和吸附性能评价第78-80页
        4.3.4 Fe_3O_4-SiO_2-GO@MIPs的选择性第80-81页
        4.3.5 Fe_3O_4-SiO_2-GO@MIPs的洗脱溶剂和解吸时间选择第81-82页
        4.3.6 方法验证第82-83页
        4.3.7 实际样品分析第83-85页
    4.4 小结第85-86页
全文结论和创新点第86-89页
    1 全文结论第86-87页
    2 创新点第87页
    3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个人简介第103-104页
导师简介第104-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祁连山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年内径向生长动态监测研究
下一篇:陇东典型草原主要植物根部入侵真菌对绵羊放牧的响应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