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概述第11-17页
    1.1 庭前会议制度的含义和特点第11-14页
        1.1.1 庭前会议制度的含义第11-12页
        1.1.2 庭前会议制度的特点第12-14页
    1.2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价值第14-17页
        1.2.1 有助于提高庭审效率第14-15页
        1.2.2 有助于尊重和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第15页
        1.2.3 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第15-17页
第2章 国外相关制度考察及评析第17-24页
    2.1 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第17-20页
        2.1.1 英国刑事预审程序第17-18页
        2.1.2 美国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第18-20页
    2.2 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庭前准备程序第20-22页
        2.2.1 法国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第20页
        2.2.2 德国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第20-21页
        2.2.3 日本刑事庭前会议程序第21-22页
    2.3 对国外刑事庭前制度的评析第22-24页
第3章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状况及问题第24-39页
    3.1 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状况第24-30页
        3.1.1 刑事审判程序中通过庭前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4-27页
        3.1.2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趋势第27-30页
    3.2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第30-39页
        3.2.1 庭前会议在法律规定层面存在缺陷第30-32页
        3.2.2 庭前会议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32-39页
第4章 完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建议第39-45页
    4.1 进一步明确我国刑事庭前会议的适用范围第39-40页
    4.2 明确庭前会议的启动主体和方式第40页
    4.3 明确庭前会议主持者和主要参与人第40-42页
    4.4 规范庭前会议的内容第42页
    4.5 细化庭前会议中证据问题的规定第42-43页
        4.5.1 确立证据开示与保全的规定第42-43页
        4.5.2 明确庭前会议程序中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要求第43页
    4.6 完善庭前会议制度的效力第43-45页
        4.6.1 应当赋予法官对庭前会议的结果的固定权第43-44页
        4.6.2 明确庭前会议的程序性裁决的效力第44页
        4.6.3 确定庭前会议的约束力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实践及其完善
下一篇: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