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实践及其完善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1页
第1章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概述第11-21页
    1.1 诉前主导模式的界定第11-15页
        1.1.1 诉前主导模式的内涵第11-12页
        1.1.2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发展历程第12-14页
        1.1.3 诉前主导模式的特征第14-15页
    1.2 诉前主导模式提出的缘由第15-19页
        1.2.1 我国传统诉侦关系模式存在问题第15-17页
        1.2.2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第17-19页
    1.3 诉前主导模式的要求第19-21页
        1.3.1 诉前主导时机的要求第19页
        1.3.2 诉前主导范围的要求第19-20页
        1.3.3 诉前主导内容的要求第20-21页
第2章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实践考察第21-31页
    2.1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实施情况第21-24页
        2.1.1 设立派驻机构第21页
        2.1.2 召开诉前联席会议第21-22页
        2.1.3 个案引导侦查第22页
        2.1.4 联合侦查机关制定实施意见第22-24页
    2.2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实践运作的效果第24-26页
        2.2.1 促进诉讼价值多元化发展第24页
        2.2.2 支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第24-25页
        2.2.3 保障刑事控诉的质量第25-26页
    2.3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实践运作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2.3.1 侦查人员的配合意识不强第26页
        2.3.2 诉前主导的合作机制不完善第26-27页
        2.3.3 诉前主导的法律程序不规范第27页
        2.3.4 检察机关诉前主导的约束力不强第27-28页
        2.3.5 诉前主导检察资源紧张第28页
    2.4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问题产生的原因第28-31页
        2.4.1 根本原因:强势的侦查中心主义第29页
        2.4.2 现实原因:侦查机关的排斥第29-30页
        2.4.3 外在原因:实践效果不佳第30-31页
第3章 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完善第31-43页
    3.1 完善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宏观思考第31-33页
        3.1.1 强化诉侦衔接提高控诉质量第31-32页
        3.1.2 强化法律监督确保侦查合法性第32页
        3.1.3 转变诉讼观念倒逼提高案件质量第32-33页
    3.2 完善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路径和措施第33-36页
        3.2.1 细化诉前主导取证的制度第33-34页
        3.2.2 坚持诉前主导的亲历性第34-35页
        3.2.3 强化移送起诉后的侦查服务第35页
        3.2.4 繁简分流优化资源配置第35-36页
    3.3 完善我国诉前主导模式的保障措施第36-43页
        3.3.1 诉前主导立法保障的完善第36-37页
        3.3.2 诉前主导程序保障的完善第37-39页
        3.3.3 诉前主导配套机制保障的完善第39-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检察官员额制改革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