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压力加工工艺论文

难变形金属筒形件热强旋成形机理及工艺参数优化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3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热强旋工艺及其应用第16-17页
    1.3 筒形件热强旋的研究现状第17-30页
        1.3.1 热强旋技术研究方法的发展第17-21页
        1.3.2 筒形件热强旋研究热点第21-29页
        1.3.3 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第29-30页
    1.4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30-31页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难变形金属筒形件热强旋建模关键技术第33-53页
    2.1 引言第33页
    2.2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第33-34页
    2.3 模型非线性的处理方法第34-36页
        2.3.1 几何非线性的处理方法第34-35页
        2.3.2 边界条件非线性的处理方法第35页
        2.3.3 热力耦合的处理方法第35-36页
        2.3.4 方程组的求解第36页
    2.4 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第36-40页
        2.4.1 几何模型的构建和网格划分第36-38页
        2.4.2 旋轮卸荷的处理方法第38-39页
        2.4.3 多道次连续旋压模拟的实现方法第39-40页
    2.5 感应加热在有限元模型中的实现第40-42页
    2.6 材料塑性的处理方法第42-49页
        2.6.1 材料塑性数据的获取第42-45页
        2.6.2 用户材料程序的开发第45-49页
    2.7 有限元模型可靠性的验证第49-51页
    2.8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三章 难变形金属筒形件热强旋材料流动规律研究第53-74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数值模拟的工艺参数第53-54页
    3.3 变形区形状分析第54-56页
    3.4 材料流动速度和应变速率分析第56-59页
    3.5 材料流动位移分析第59-61页
    3.6 应力和应变分析第61-63页
    3.7 剪切塑性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3-66页
        3.7.1 减薄率对剪切塑性应变的影响第64-65页
        3.7.2 进给比对剪切塑性应变的影响第65页
        3.7.3 成形角对剪切塑性应变的影响第65页
        3.7.4 旋轮直径对剪切塑性应变的影响第65-66页
    3.8 旋压件不均匀变形的研究第66-73页
        3.8.1 塑性变形不均匀分析第66-69页
        3.8.2 变形不均匀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9-73页
    3.9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四章 难变形金属筒形件热强旋成形质量控制研究第74-100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内壁龟裂问题的研究第74-83页
        4.2.1 试验过程与试验结果第75页
        4.2.2 内壁龟裂的宏观形貌分析第75-76页
        4.2.3 裂纹断口的微观形貌分析第76页
        4.2.4 内壁裂纹的旋压工艺因素分析第76-82页
        4.2.5 工艺改进及试验第82-83页
    4.3 旋压件的圆柱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第83-90页
    4.4 旋压件的壁厚偏差及影响因素分析第90-93页
    4.5 旋轮前材料隆起及影响因素分析第93-96页
    4.6 口部扩径原因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第96-98页
    4.7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五章 难变形金属筒形件热强旋实验与参数优化研究第100-122页
    5.1 引言第100页
    5.2 实验条件第100-101页
    5.3 正交试验方案的制定第101-105页
        5.3.1 试验指标的确定第102页
        5.3.2 影响因素的确定第102页
        5.3.3 各因素水平值的确定第102-105页
    5.4 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分析第105-121页
        5.4.1 旋压件尺寸精度的测量与结果第105-106页
        5.4.2 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第106-111页
        5.4.3 正交试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第111-114页
        5.4.4 正交试验的回归分析第114-117页
        5.4.5 加温温度对旋压件微观组织的影响第117-119页
        5.4.6 工艺参数的综合优化与试验第119-121页
    5.5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结论与展望第122-126页
    结论第122-124页
    展望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附件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熵合金变形机理的原位透射电镜研究
下一篇:CMQL切削机理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调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