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纠偏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1-14页
    一、选题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文献综述第12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现状分析第14-25页
    第一节 行政犯罪的基本属性与类型第14-18页
        一、行政犯罪的刑事犯罪属性第14-16页
        二、行政犯罪的行政违法属性第16-17页
        三、我国行政犯罪行为的主要类型第17-18页
    第二节 我国行政违法处罚与刑事犯罪关系的现有模式第18-21页
        一、递进型关系第18-19页
        二、阶梯型关系第19-20页
        三、并列型关系第20-21页
    第三节 我国行政违法入罪的发展趋势第21-25页
        一、行政违法行为入罪扩大化第21-22页
        二、行政违法行为入罪功利化第22-23页
        三、行政违法行为入罪重刑化第23-25页
第二章 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现状评价第25-37页
    第一节 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形式的正当性讨论第25-28页
        一、现有模式的合法性讨论第25-26页
        二、现有模式的合理性讨论第26-27页
        三、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的积极意义第27-28页
    第二节 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的负面影响第28-33页
        一、增加公民的法律认识义务第28-29页
        二、挑战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第29-30页
        三、造成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的认定困境第30-32页
        四、加剧司法资源的紧张程度第32-33页
    第三节 行政行为入罪现状的成因探究第33-37页
        一、对当下风险社会的判断第33-34页
        二、迷信刑法的文化传统第34-35页
        三、对自由市场认识的偏差第35-37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现状纠偏第37-50页
    第一节 刑事立法原则的纠偏功能第37-40页
        一、必要性原则的作用第37-38页
        二、合理性原则的作用第38-39页
        三、稳定性原则的作用第39-40页
    第二节 刑罚轻缓化的纠偏功能第40-45页
        一、行政犯罪刑罚轻缓化的正当性第41-42页
        二、轻缓化刑罚的心理预防机能第42-43页
        三、罚金刑的完善和扩大使用第43-44页
        四、资格刑的建立和完善第44-45页
    第三节 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纠偏的路径探究第45-50页
        一、治安类违法行为的入罪限制第46-47页
        二、非治安类违法行为的入罪限制第47-48页
        三、非治安类犯罪的刑罚选择第48-50页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众斗殴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
下一篇:股权众筹的刑事风险及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