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框架与创新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互联网股权众筹概述 | 第13-25页 |
第一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源起与发展 | 第13-14页 |
一、国外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源起和发展 | 第13-14页 |
二、国内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源起和发展 | 第14页 |
第二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概念、特点 | 第14-18页 |
一、互联网股权众筹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互联网股权众筹的特点 | 第16-18页 |
第三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运营模式分类 | 第18-24页 |
一、无领投股权众筹模式 | 第19页 |
二、凭证股权众筹模式 | 第19-20页 |
三、会籍股权众筹模式 | 第20-21页 |
四、“领投+跟投”股权众筹模式 | 第2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刑事风险 | 第25-44页 |
第一节 刑事风险概述 | 第25-26页 |
一、刑事风险之内涵 | 第25-26页 |
二、刑事风险之聚焦点 | 第26页 |
第二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刑事风险成因 | 第26-29页 |
一、自由金融主义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 | 第27-28页 |
二、国家垄断金融主义下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滞后 | 第28页 |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与刑事法律体系滞后之间的尖锐矛盾 | 第28-29页 |
第三节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具体刑事风险 | 第29-43页 |
一、融资者的刑事风险 | 第30-36页 |
二、中介者的刑事风险 | 第36-41页 |
三、投资者的刑事风险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互联网股权众筹的刑法规制 | 第44-72页 |
第一节 金融刑法规制体系之审视——以法益观为视角 | 第44-50页 |
一、金融刑法法益观概述 | 第44-45页 |
二、秩序法益观的反思 | 第45-47页 |
三、利益法益观的引入 | 第47-49页 |
四、“秩序为导向下利益法益观”的刑法规制思路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行政法律法规的前置性作用 | 第50-58页 |
一、国外立法现状——以美国《初创企业推动法案》为例 | 第51-55页 |
二、我国相关行政立法之不足 | 第55-56页 |
三、我国行政立法调整之建议 | 第56-58页 |
第三节 刑事司法解释于股权众筹领域的修改建议 | 第58-71页 |
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司法解释修改 | 第59-62页 |
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的司法解释修改 | 第62-64页 |
三、集资诈骗罪的司法解释修改 | 第64-66页 |
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解释修改 | 第66-68页 |
五、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修改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