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聚众斗殴罪司法认定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前言第9-10页
第1章 聚众斗殴罪客观行为的认定第10-20页
    1.1 聚众斗殴行为认定中的争议问题第10-12页
        1.1.1 构成聚众斗殴行为的参与人数问题第10-11页
        1.1.2 为斗殴而进行聚众的行为性质问题第11页
        1.1.3 单方聚众殴打对方的行为性质问题第11-12页
        1.1.4 聚众斗殴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具备流氓动机的问题第12页
    1.2 聚众斗殴行为的理论解析第12-17页
        1.2.1 聚众斗殴行为的本体构成第12-15页
        1.2.2 聚众斗殴行为与寻衅滋事行为的界限第15-16页
        1.2.3 聚众斗殴行为与正当防卫行为的区分第16-17页
    1.3 聚众斗殴行为的具体认定第17-20页
        1.3.1 案情介绍第17页
        1.3.2 争议问题第17-18页
        1.3.3 案例评析第18-20页
第2章 聚众斗殴罪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的认定第20-26页
    2.1 聚众斗殴罪首要分子的界定第20-21页
    2.2 聚众斗殴罪其他积极参加者的界定第21-23页
    2.3 聚众斗殴罪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的具体认定第23-26页
        2.3.1 案情介绍第23页
        2.3.2 争议问题第23-24页
        2.3.3 案例评析第24-26页
第3章 聚众斗殴罪加重情形的认定第26-31页
    3.1 “多次聚众斗殴”的认定第26-27页
        3.1.1 “多次”如何认定第26页
        3.1.2 “多次”的发生时间如何限制第26-27页
    3.2 “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认定第27-28页
        3.2.1 “人数多,规模大”的认定第27-28页
        3.2.2 “社会影响恶劣”的认定第28页
    3.3 “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第28-29页
        3.3.1 “公共场所”、“交通要道”的含义第28-29页
        3.3.2 “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第29页
    3.4 “持械聚众斗殴”的认定第29-31页
        3.4.1 “械”的含义和认定第29页
        3.4.2 “持械”的认定第29-31页
第4章 聚众斗殴罪转化犯的认定第31-37页
    4.1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条款的准确理解第31-33页
    4.2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主观罪过问题第33页
    4.3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因果关系的认定第33-34页
    4.4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责任主体的认定第34-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利贷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行政违法行为入罪纠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