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花生适应弱光的光合机理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15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间作对田间生态环境的影响第9-10页
        1.2.2 间作对营养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第10-11页
        1.2.3 间作对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1页
        1.2.4 间作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1页
        1.2.5 间作对荧光特性的影响第11-12页
        1.2.6 间作对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影响第12页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2-15页
第2章 玉米不同播期条件下间作花生对弱光的适应性第15-2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5-18页
        2.1.1 试验地概况第15页
        2.1.2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第15-16页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16-18页
        2.1.4 数据处理第1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8-28页
        2.2.1 不同间作处理对田间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8-19页
        2.2.2 间作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第19-21页
        2.2.3 间作对花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1页
        2.2.4 间作对花生功能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1-24页
        2.2.5 间作对花生功能叶荧光特性的影响第24页
        2.2.6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的比较第24-25页
        2.2.7 间作对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25-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不同间作比例条件下花生对弱光的适应性第29-4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9页
        3.1.1 试验地概况第29页
        3.1.2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第29页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9页
        3.1.4 数据处理第29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9-38页
        3.2.1 不同比例间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29-31页
        3.2.2 不同间作比例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第31-33页
        3.2.3 不同间作比例对花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3页
        3.2.4 不同间作比例对花生功能叶光合特性影响第33-35页
        3.2.5 不同间作比例对花生荧光特性的影响第35-36页
        3.2.6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比较第36页
        3.2.7 间作对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第36-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41页
第4章 讨论与结论第41-45页
    4.1 讨论第41-43页
        4.1.1 玉米花生间作田间生态环境变化第41页
        4.1.2 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第41-42页
        4.1.3 间作花生功能叶的光合、荧光特性第42页
        4.1.4 间作叶片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参数第42-43页
    4.2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缩略语词汇表第51-53页
致谢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甜玉米主要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下一篇:长期施肥我国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对碳投入的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