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甜玉米主要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2页
    1.1 甜玉米育种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0页
    1.2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体系研究发展进程第10-11页
    1.3 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2-17页
    2.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第12-14页
        2.1.1 试验材料第12页
        2.1.2 田间试验方法第12页
        2.1.3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统计第12-14页
    2.2 统计分析使用的方法第14-17页
        2.2.1 混合分布的基本理论第14-16页
        2.2.2 最适遗传模型的选择第16页
        2.2.3 遗传参数的估计第16-1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17-64页
    3.1 株型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17-28页
        3.1.1 株高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17-20页
        3.1.2 穗位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20-24页
        3.1.3 茎粗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24-28页
    3.2 穗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28-55页
        3.2.1 穗长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28-32页
        3.2.2 穗粗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32-36页
        3.2.3 穗行数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36-40页
        3.2.4 行粒数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40-44页
        3.2.5 秃尖长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44-47页
        3.2.6 单穗重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47-51页
        3.2.7 百粒重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51-55页
    3.3 品质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55-64页
        3.3.1 可溶性糖含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55-60页
        3.3.2 蛋白质含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第60-64页
第四章 讨论第64-67页
    4.1 株型性状遗传模型的选择和遗传率分析第64-65页
    4.2 穗部性状遗传模型的选择和遗传率分析第65页
    4.3 品质性状遗传模型的选择和遗传率分析第65-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69页
    5.1 株型性状遗传分析结果第67页
    5.2 穗部性状遗传分析结果第67-68页
    5.3 品质性状遗传分析结果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作者简介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肥对兔眼蓝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花生适应弱光的光合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