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2.1 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2.2 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3 存在问题与研究趋势 | 第16-18页 |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2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8-22页 |
第一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本理论 | 第22-30页 |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内涵 | 第22-23页 |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原则 | 第24-25页 |
4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理论 | 第25-28页 |
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30-36页 |
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0-31页 |
1.1 气候 | 第30页 |
1.2 水系 | 第30-31页 |
1.3 土壤 | 第31页 |
1.4 植被 | 第31页 |
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36页 |
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31-32页 |
2.2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2-34页 |
2.3 农业经济概况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概况 | 第36-44页 |
1 水土流失概况 | 第36-37页 |
2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2.1 自然因素 | 第37-38页 |
2.2 历史因素 | 第38-39页 |
2.3 社会经济因素 | 第39-40页 |
3 水土流失治理历史回顾 | 第40-44页 |
第四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第44-62页 |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实践与评价 | 第44-53页 |
1.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相关实践 | 第44-48页 |
1.2 实施效果及评价 | 第48-53页 |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分析 | 第53-59页 |
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53-54页 |
2.2 补偿主客体 | 第54-55页 |
2.3 补偿标准 | 第55-57页 |
2.4 补偿方式 | 第57页 |
2.5 总体评述 | 第57-5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第五章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核算与价值评估 | 第62-72页 |
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核算 | 第62-64页 |
1.1 直接成本 | 第62-63页 |
1.2 机会成本 | 第63页 |
1.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成本 | 第63-64页 |
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 第64-70页 |
2.1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 第64-68页 |
2.2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价值 | 第68页 |
2.3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市场价值 | 第68-7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第72-82页 |
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体与客体的确定 | 第72-73页 |
1.1 补偿主体 | 第72-73页 |
1.2 补偿客体 | 第73页 |
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计算的相关系数 | 第73-76页 |
2.1 水量分担系数 | 第74页 |
2.2 用水效益修正系数 | 第74页 |
2.3 支付意愿系数 | 第74-75页 |
2.4 支付意愿修正系数 | 第75-76页 |
2.5 支付能力修正系数 | 第76页 |
3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 第76-81页 |
3.1 基于支付意愿的生态服务市场价值补偿标准 | 第76-79页 |
3.2 基于效益的成本分摊补偿标准 | 第79-8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2-90页 |
1 研究结论 | 第82-84页 |
2 政策启示 | 第84-87页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7-90页 |
附录 | 第90-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