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金盆水库溶解性有机质来源分析及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DOM的分类和分离提纯 | 第11-12页 |
1.2.2 DOM的表征分析技术 | 第12-14页 |
1.3 降雨径流对水库水体中DOM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DOM的来源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5-1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2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6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页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19页 |
2.3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19-20页 |
2.4 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2.4.1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 第20页 |
2.4.2 沉积物碳氮含量测定 | 第20页 |
2.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 第20-21页 |
2.4.4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1-22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3 金盆水库水体中DOM特性及来源分析 | 第23-32页 |
3.1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3.2 DOM荧光组分特征分析 | 第23-24页 |
3.3 水体DOM季节变化规律 | 第24-28页 |
3.3.1 不同季节组分荧光强度变化 | 第24-27页 |
3.3.2 不同季节紫外吸收光谱指数季节变化规律 | 第27-28页 |
3.4 金盆水库水体DOM空间变化规律 | 第28-29页 |
3.5 DOM来源分析 | 第29-3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4 降雨径流对水库水体中DOM输入的影响 | 第32-39页 |
4.1 不同径流条件下的理化指标 | 第32-33页 |
4.2 沿程温度和溶解氧变化 | 第33-34页 |
4.3 降雨径流对水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4.3.1 对沿程水质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2 对主库区DOM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5 金盆水库沉积物间隙水DOM特性 | 第39-46页 |
5.1 沉积物间隙水DOM组分特征 | 第39-40页 |
5.2 表层沉积物间隙水DOM空间变化规律 | 第40-42页 |
5.3 沉积物间隙水垂向分布特征 | 第42-44页 |
5.3.1 间隙水DOM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5.3.2 间隙水吸收指数变化 | 第43-44页 |
5.3.3 间隙水荧光特征指数变化 | 第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6 金盆水库沉积物提取DOM特性 | 第46-54页 |
6.1 样品采集点分布 | 第46页 |
6.2 沉积物提取DOM特性分析 | 第46-51页 |
6.2.1 DOM荧光组分特征 | 第46-47页 |
6.2.3 荧光组分分布特征分析 | 第47-48页 |
6.2.4 荧光特征指数及差异性分析 | 第48-50页 |
6.2.5 沉积物DOM吸收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6.3 沉积物DOM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51-52页 |
6.4 沉积物各形态氮与荧光强度的相关分析 | 第52-5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7.2 建议与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