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危害 | 第11-12页 |
1.1.2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3 大气颗粒物与城市降雨径流的关系 | 第13-14页 |
1.1.4 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1.1.5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3 城市径流污染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21-27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22页 |
2.1.1 西安市地理位置、气候特征 | 第21页 |
2.1.2 西安市空气质量状况 | 第21-22页 |
2.2 样品的采集 | 第22-24页 |
2.2.1 采样时间 | 第22-23页 |
2.2.2 样品的处理 | 第23页 |
2.2.3 实验材料说明 | 第23-24页 |
2.3 样品的测定与分析 | 第24-25页 |
2.3.1 PM2.5和PM10样品的重量测定 | 第24页 |
2.3.2 样品中重金属的测定 | 第24-25页 |
2.4 数据计算方法 | 第25-27页 |
2.4.1 大气中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计算 | 第25页 |
2.4.2 PM2.5和PM10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计算 | 第25页 |
2.4.3 大气中重金属的含量计算 | 第25页 |
2.4.4 降雨中重金属的浓度计算 | 第25-27页 |
3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及其中的重金属含量 | 第27-43页 |
3.1 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的污染特征 | 第27-30页 |
3.1.1 季节变化 | 第27-28页 |
3.1.2 不同采样点的浓度特征 | 第28-30页 |
3.2 PM2.5和PM10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 第30-35页 |
3.2.1 重金属全量四季分布特征 | 第31-33页 |
3.2.2 重金属元素在PM2.5和PM10中的富集特征 | 第33-35页 |
3.3 同一元素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特征 | 第35-40页 |
3.3.1 Fe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 | 第35-36页 |
3.3.2 Mn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 | 第36-37页 |
3.3.3 Cu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 | 第37-38页 |
3.3.4 Zn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 | 第38页 |
3.3.5 Cd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 | 第38-39页 |
3.3.6 Pb在不同采样点的分布 | 第39-40页 |
3.4 重金属在PM2.5和PM10中的来源解析 | 第40-41页 |
3.4.1 相关性分析 | 第40页 |
3.4.2 富集因子分析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随降雨径流迁移的特征 | 第43-48页 |
4.1 初晴天的PM10污染特征 | 第43-44页 |
4.2 降雨径流中重金属的特征 | 第44-46页 |
4.3 降雨污染状况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5 西安市PM2.5和PM10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评价 | 第48-54页 |
5.1 摄入量估算模型的确定 | 第48页 |
5.2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5.3 暴露量计算 | 第50-51页 |
5.4 风险值计算与健康风险评估 | 第51-52页 |
5.5 西安市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消减控制法 | 第52-5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4-57页 |
6.1 结论 | 第54-56页 |
6.2 建议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