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论文

大空/速域飞行器自抗扰及H_∞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第8-11页
        1.2.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3 大空/速域飞行器控制难点第11页
    1.3 相关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及分析第11-18页
        1.3.1 经典PID控制第12页
        1.3.2 鲁棒控制第12-14页
        1.3.3 反馈线性化控制第14页
        1.3.4 滑模变结构控制第14-15页
        1.3.5 自抗扰控制第15-17页
        1.3.6 其他控制方法第17-18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大空/速域飞行器的数学模型第20-27页
    2.1 飞行器模型概况第20-21页
        2.1.1 飞行器外观及相关总体参数第20-21页
        2.1.2 舵定义第21页
    2.2 坐标系定义及相互转换关系第21-22页
    2.3 大空/速域飞行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2-24页
        2.3.1 动力学方程第22-24页
        2.3.2 运动学方程及补充方程第24页
    2.4 气动特性及耦合性分析第24-26页
        2.4.1 空气动力计算公式第24-25页
        2.4.2 空气动力矩计算公式第25-26页
        2.4.3 耦合特性分析第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经典PID增益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第27-40页
    3.1 BTT控制方式系统数学模型第27-30页
    3.2 BTT控制方式三通道独立设计模型第30-31页
    3.3 经典PID增益调度控制系统设计第31-38页
        3.3.1 特征点选取第31-32页
        3.3.2 俯仰通道设计第32-33页
        3.3.3 偏航通道设计第33页
        3.3.4 滚转通道设计第33-34页
        3.3.5 单通道数值仿真分析第34-35页
        3.3.6 协调支路解耦设计与非线性仿真第35-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4章 自抗扰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第40-50页
    4.1 大速/空域飞行器自抗扰控制器设计第40-46页
        4.1.1 跟踪微分器TD设计第42-43页
        4.1.2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设计第43-44页
        4.1.3 非线性反馈补偿设计第44-45页
        4.1.4 自抗扰控制器解耦设计第45-46页
    4.2 大速/空域飞行器自抗扰控制仿真第46-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基于LMI的H_∞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研究第50-64页
    5.1 大速/空域飞行器H_∞鲁棒控制器设计第50-56页
        5.1.1 H_∞鲁棒控制及LMI处理方法基本原理第50-53页
        5.1.2 大空/速域飞行器H_∞鲁棒控制系统建模第53-56页
    5.2 基于Matlab_LMI工具箱的处理方法第56页
    5.3 大速/空域飞行器H∞鲁棒控制仿真第56-58页
    5.4 三种控制方法对比第58-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个人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接触式钢轨全轮廓磨耗测量系统设计
下一篇:飞机大部件自动对接自动定位系统多轴联动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