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引言 | 第13页 |
1. 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 | 第13-21页 |
1.1 GFP的发现 | 第13-14页 |
1.2 GFP的发光机制 | 第14-15页 |
1.3 GFP的结构 | 第15-16页 |
1.4 GFP的突变及其他荧光蛋白 | 第16-18页 |
1.5 GFP的应用 | 第18-21页 |
2. 副溶血弧菌的研究 | 第21-27页 |
2.1 副溶血弧菌的概况 | 第21-24页 |
2.2 副溶血弧菌产生的毒素 | 第24-26页 |
2.3 副溶血弧菌的检测 | 第26-27页 |
3. 抗体的研究 | 第27-31页 |
3.1 抗体的概况 | 第27-28页 |
3.2 基因工程抗体 | 第28-31页 |
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31-32页 |
4.1 抗体片段在loop 5的插入研究 | 第31页 |
4.2 对HCDR3进行突变筛选高亲和力抗体 | 第31页 |
4.3 双插入CDR3的研究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抗体片段在GFP的loop 5的插入研究 | 第32-55页 |
引言 | 第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2-35页 |
2.1.1 实验菌株与质粒 | 第32页 |
2.1.2 常用缓冲液 | 第32-34页 |
2.1.3 培养基 | 第34页 |
2.1.4 试剂与耗材 | 第34-35页 |
2.1.5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5-44页 |
2.2.1 不耐热溶血毒素TLH的表达与纯化 | 第35-36页 |
2.2.2 引物设计 | 第36-37页 |
2.2.3 质粒提取 | 第37页 |
2.2.4 PCR扩增与回收 | 第37-40页 |
2.2.5 基因和载体的酶切与连接 | 第40-42页 |
2.2.6 转化 | 第42页 |
2.2.7 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42页 |
2.2.8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42-43页 |
2.2.9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43页 |
2.2.10 TLH和重组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43-44页 |
2.2.11 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活性 | 第44页 |
2.3 结果及分析 | 第44-52页 |
2.3.1 TLH的表达与纯化 | 第44-45页 |
2.3.2 载体的构建 | 第45-49页 |
2.3.3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49-51页 |
2.3.4 重组蛋白的活性 | 第51-52页 |
2.4 讨论 | 第52-54页 |
2.4.1 抗原TLH的纯化 | 第52页 |
2.4.2 重组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2.4.3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53页 |
2.4.4 重组蛋白的活性 | 第53-54页 |
2.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HCDR3高亲和力突变体的构建和筛选 | 第55-69页 |
引言 | 第5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3.1.1 实验菌株与质粒 | 第55页 |
3.1.2 其他试剂耗材仪器等 | 第5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5-60页 |
3.2.1 引物设计 | 第55-57页 |
3.2.2 质粒提取 | 第57页 |
3.2.3 PCR扩增 | 第57-58页 |
3.2.4 酶切与连接 | 第58-59页 |
3.2.5 转化 | 第59页 |
3.2.6 突变体的鉴定 | 第59页 |
3.2.7 突变体蛋白的表达 | 第59页 |
3.2.8 突变体蛋白的纯化 | 第59页 |
3.2.9 突变体蛋白的浓度测定 | 第59-60页 |
3.2.10 ELISA检测突变体蛋白的活性 | 第60页 |
3.3 结果及分析 | 第60-66页 |
3.3.1 PCR扩增丙氨酸突变体 | 第60页 |
3.3.2 丙氨酸突变体的鉴定 | 第60-61页 |
3.3.3 丙氨酸突变体的纯化 | 第61-62页 |
3.3.4 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62-63页 |
3.3.5 丙氨酸突变体的蛋白活性 | 第63页 |
3.3.6 赖氨酸突变体的PCR | 第63-64页 |
3.3.7 赖氨酸突变体的鉴定 | 第64-65页 |
3.3.8 赖氨酸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 | 第65-66页 |
3.3.9 赖氨酸突变体的活性测定 | 第66页 |
3.4 讨论 | 第66-67页 |
3.4.1 Ala-scanning确定关键氨基酸 | 第66-67页 |
3.4.2 Lys突变体的构建和筛选高亲和力抗体 | 第67页 |
3.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双插入互补决定区的研究 | 第69-84页 |
引言 | 第6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4.1.1 实验菌株与质粒 | 第69页 |
4.1.2 其他试剂耗材仪器等 | 第6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9-74页 |
4.2.1 引物设计 | 第69-70页 |
4.2.2 质粒提取 | 第70页 |
4.2.3 PCR扩增与基因回收 | 第70-72页 |
4.2.4 酶切与连接 | 第72-73页 |
4.2.5 转化 | 第73页 |
4.2.6 重组载体的鉴定 | 第73页 |
4.2.7 重组载体的蛋白诱导表达 | 第73页 |
4.2.8 重组载体的蛋白纯化 | 第73页 |
4.2.9 ELISA检测重组蛋白的活性 | 第73-74页 |
4.3 结果及分析 | 第74-81页 |
4.3.1 9L-5L,9L-5H,9H-5L和9H-5H载体的构建 | 第74-77页 |
4.3.2 四种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77-78页 |
4.3.3 四种重组蛋白活性的测定 | 第78-79页 |
4.3.4 赖氨酸突变体的构建 | 第79-80页 |
4.3.5 赖氨酸突变体的表达与纯化 | 第80-81页 |
4.3.6 赖氨酸突变体的活性测定 | 第81页 |
4.4 讨论 | 第81-82页 |
4.5 小结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8页 |
附录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