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与景观生态质量评价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第16-17页
    1.4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页
    1.5 研究内容第17页
    1.6 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基础数据处理第19-30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2.1.1 区位条件第19页
        2.1.2 自然环境条件第19页
        2.1.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19-20页
        2.1.4 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第20页
    2.2 基础数据处理第20-23页
        2.2.1 基础数据源第20-21页
        2.2.2 遥感数据预处理第21-23页
    2.3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第23-30页
        2.3.1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第23页
        2.3.2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第23-25页
        2.3.3 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第25-30页
第三章 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30-45页
    3.1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第30页
    3.2 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第30-31页
    3.3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分析第31-32页
    3.4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第32-45页
        3.4.1 景观指数的选取及生态学意义第32-36页
        3.4.2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变化研究第36-43页
        3.4.3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整体变化研究第43-45页
第四章 长汀县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第45-54页
    4.1 植被覆盖度的提取第45-51页
        4.1.1 像元二分模型第45-46页
        4.1.2 基于NDVI估算植被覆盖度第46-51页
    4.2 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第51-54页
        4.2.1 植被覆盖度的整体变化情况第51-52页
        4.2.2 典型水土保持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第52-54页
第五章 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第54-61页
    5.1 水土流失强度分级第54-56页
    5.2 水土流失强度变化趋势分析第56-61页
        5.2.1 水土流失强度面积变化第56-57页
        5.2.2 水土流失强度空间分布变化第57-59页
        5.2.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第59-61页
第六章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第61-76页
    6.1 构建评价体系第61-65页
        6.1.1 选取评价指标第63-64页
        6.1.2 建立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体系第64-65页
    6.2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第65-69页
        6.2.1 指标标准化处理第65-66页
        6.2.2 确定指标权重第66-67页
        6.2.3 研究区景观生态质量评价第67-69页
    6.3 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69-72页
        6.3.1 各年份景观生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第69-71页
        6.3.2 水土流失治理在景观生态质量变化中的作用第71-72页
    6.4 区域景观生态保护对策及建议第72-76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7.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7.2 研究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载激光(LIDAR)技术在长输管道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绿色荧光蛋白的抗TLH的小分子抗体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