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路侧服务设施论文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7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行业背景分析第12-13页
    1.3 研究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4-17页
第二章 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关键技术要求第17-23页
    2.1 通用技术要求第17页
    2.2 关键技术要求第17-22页
    2.3 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充电接口接触对结构分析第23-42页
    3.1 接触件基础特征第23-24页
    3.2 常见接触件第24-29页
        3.2.1 接触件概括第24-25页
        3.2.2 劈槽式插孔接触件第25-26页
        3.2.3 线簧式插孔接触件第26-27页
        3.2.4 冠簧式插孔接触件第27-29页
    3.3 双曲面笼式插孔第29-41页
        3.3.1 结构创新的依据及优势第29-31页
        3.3.2 双曲面笼式接触件的设计及结构分析第31-32页
        3.3.3 双曲线簧片的建模及设计第32-36页
        3.3.4 双曲面簧片的压力计算第36-37页
        3.3.5 建立仿真模型第37-41页
    3.4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充电接口的电流与热流传导第42-51页
    4.1 电流的传导第42-48页
        4.1.1 接触电阻分析第42-43页
        4.1.2 收缩电阻第43-44页
        4.1.3 膜层电阻第44-45页
        4.1.4 笼式插孔与线簧插孔接触电阻的分析计算第45-47页
        4.1.5 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及降低接触电阻的解决方法第47-48页
    4.2 热效应分析第48-50页
        4.2.1 温升原理第48页
        4.2.2 接触件温升第48-50页
    4.3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充电接口接触件选材及表面技术分析第51-60页
    5.1 常见电接触对材料第51-52页
    5.2 接触对选材关键要素第52-54页
    5.3 双曲面笼式插孔材料的选择及分析第54-56页
    5.4 表面工程基础及电镀关键技术第56-57页
    5.5 充电接口接触件的电镀选择第57-59页
    5.6 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接触件摩擦及磨损分析第60-68页
    6.1 接触对摩擦分析第60-62页
        6.1.1 摩擦的机理和定律第60-61页
        6.1.2 双曲面笼式插孔的摩擦第61-62页
    6.2 磨损分析第62-65页
        6.2.1 磨损机理及过程第62-64页
        6.2.2 电动汽车充电接口的磨损及机械寿命第64-65页
    6.3 影响磨损的因素第65-67页
    6.4 小结第67-68页
第七章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第68-75页
    7.1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的建立第68-71页
    7.2 接触对的失效分析第71-72页
    7.3 大电流接触对要素第72-74页
    7.4 小结第74-75页
第八章 接触对可靠性试验第75-85页
    8.1 可靠性机理第75-77页
    8.2 双曲面笼式插孔可靠性试验第77-84页
        8.2.1 接触电阻测试第78-79页
        8.2.2 插拔力测试第79-80页
        8.2.3 温升试验第80-81页
        8.2.4 振动瞬断第81-82页
        8.2.5 机械寿命第82-84页
    8.3 小结第84-85页
第九章 结论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沥青路面裂缝的疲劳损伤力学数值分析
下一篇:杭州轨道交通枢纽站点交通设施及其周边土地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