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绪论 | 第7-14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 (一)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概述的研究 | 第8-9页 |
| (二) 关于国内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 第9-10页 |
| (三) 关于国外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研究 | 第10-11页 |
| (四) 关于国内外小学科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 第11-12页 |
| (五) 关于小学科学教科书“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 | 第12页 |
| 三、创新之处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14-16页 |
| 一、研究内容及教材的选取 | 第14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 (二) 文本分析法 | 第15页 |
| (三) 比较研究法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科学课程概况 | 第16-23页 |
| 一、印度尼西亚课程改革背景及科学课程概览 | 第16-18页 |
| (一) 课程改革背景 | 第16页 |
| (二) 科学课程编制原则 | 第16-17页 |
| (三) 印度尼西亚小学/伊斯兰教教学大纲2013 | 第17-18页 |
| (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 第18页 |
| 二、中国小学科学课程设置的历史回顾及科学课程概览 | 第18-23页 |
| (一) 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 | 第18-20页 |
| (二)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第20页 |
| (三)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苏教版与SD/MI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植物”内容的比较 | 第23-41页 |
| 一、两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植物”内容编排结构的比较 | 第23-26页 |
| (一) 单元结构 | 第23-25页 |
| (二) 知识结构 | 第25-26页 |
| 二、两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植物”内容选择的比较 | 第26-31页 |
| (一) 内容广度 | 第26-27页 |
| (二) 内容深度 | 第27-29页 |
| (三) 素材选取 | 第29-31页 |
| 三、两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中“植物”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31-41页 |
| (一) 语言表述 | 第31-33页 |
| (二) 插图呈现 | 第33-35页 |
| (三) 概念呈现 | 第35-37页 |
| (四) 实验方式 | 第37-38页 |
| (五) 栏目设置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比较视野下对我国小学科学教科书的编写建议 | 第41-45页 |
| 一、章末设置结构应多元化,增加复习与评价环节 | 第41页 |
| 二、内容选择应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展现本土化、生活化特征 | 第41-43页 |
| 三、呈现方式应考虑儿童特点,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