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人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车牌识别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17-30页 |
2.1 车牌的特征信息 | 第17-18页 |
2.2 车牌识别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18-21页 |
2.2.1 车牌识别系统的原理 | 第18-19页 |
2.2.2 车牌识别系统的结构 | 第19-20页 |
2.2.3 车牌识别系统详细流程图 | 第20-21页 |
2.3 车牌识别系统引用的理论技术 | 第21-29页 |
2.3.1 图像灰度化 | 第22-23页 |
2.3.2 图像的增强 | 第23-26页 |
2.3.3 图像的二值化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车牌定位 | 第30-40页 |
3.1 车牌定位简介 | 第30页 |
3.2 图像的边缘检测 | 第30-33页 |
3.3 车牌定位 | 第33-39页 |
3.3.1 车牌上下边界初定位 | 第34-37页 |
3.3.2 车牌左右边界初定位 | 第37-39页 |
3.4 车牌定位结果分析 | 第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字符分割 | 第40-48页 |
4.1 字符分割简介 | 第40页 |
4.2 字符分割前期车牌预处理 | 第40-46页 |
4.2.1 字符灰度线性扩展 | 第40-42页 |
4.2.2 车牌的反色处理 | 第42-43页 |
4.2.3 车牌倾斜校正 | 第43-45页 |
4.2.4 车牌水平边框的去除 | 第45-46页 |
4.3 车牌字符分割 | 第46-47页 |
4.3.1 字符分割 | 第46-47页 |
4.3.2 字符分割的结果分析 | 第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字符识别 | 第48-53页 |
5.1 字符识别简介 | 第48页 |
5.2 字符归一化 | 第48页 |
5.3 模板匹配字符识别 | 第48-50页 |
5.3.1 模板匹配简介 | 第48-49页 |
5.3.2 模板设计 | 第49-50页 |
5.4 字符识别 | 第50-52页 |
5.4.1 字符匹配 | 第50-51页 |
5.4.2 模板匹配字符识别 | 第51-5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53-63页 |
6.1 系统实现 | 第53-57页 |
6.1.1 系统初略界面 | 第53-54页 |
6.1.2 系统的部分功能 | 第54-57页 |
6.2 实验结果 | 第57-63页 |
6.2.1 车牌定位的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6.2.2 字符分割的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6.2.3 字符识别的结果分析 | 第60页 |
6.2.4 系统成功率和性能分析 | 第60-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6页 |
7.1 总结 | 第63-64页 |
7.2 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